文字 | 若水
来源:禅喜(亦名若水心灵小屋)
昨天S大2021考博报名最后一天,凌晨一过,发现自己没报上名。 小心脏的颤抖呀!不过尘埃落定,可以歇歇,刚好回头看看。
之前,当我寻找自媒体和某种专业的结合点时,目光就投向了心理学,一则自己很感兴趣,二则社会人士很有需求,并且很多问题也确实亟待解决。
于是,开始学习,粗略了解,知道心理咨询从业需要1、国家二三级咨询师证证;2、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本科以上学历;3、社工证等(以下任选其一)。 原来硕士学的社会学不白学,算是心理学相关专业,可以“直接上岗”,当然,资质上是允许从业,具体到胜任还需要持续的技能培训、前辈督导、同行切磋等等,总之,是一条磨炼修炼,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过程。
于是,开始搜寻各种正规的学习机会。五花八门的流派,长程、短程,或理论,或实战,我着实有点花了眼,系统学下来,得有坚强的“后盾”才行。
和娃爹聊天,他没法做我的后盾。这个理工科的PHD和我一合计,觉得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最可行的,持续学习心理学的方式是——考博。 这是一个真的能系统学起来,能够接触各种心理同行,并且成本很低,唯独需要自己付出很大苦功和心血的计划。
我至今记不起来,是我先提的,还是他先提的。 提出来的时候,我否了。因为实在不想那么烧脑,写写小文章,带带娃,接接不那么严重的咨询,它不香么? 但,同样是在某个时刻,我发现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快要中学、大学,而我,如果再不学习,其实,真的就没有学习的热血和机会了。
主意打听,娃爹也支持,略微仓促,于是开始搜寻目标院校各种信息,买好参考书,联络导师。应试教育的长河中,如今博士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环节,竞争仍然是满激烈的。 发现,人到中年,学习能力真的是不如从前,尽管其实我不太想要承认。
硬着头皮背单词学英语,看理论书,心里还要惦记着那一本本被我搁置起来的统计书——数学+统计,其实是我的软肋。 翻了几天书,才发现,更重要的是准备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十年后再考博,发现情况有了变化,排名靠前的高校博士也改成了审核制,类似申请国外高校那样凭材料说话,不用初试,择优进入复试。 看起来似乎是简单了不少。
但和去年考上的博士交流发现,研究计划和个人陈述相当重要。于是,硬着头皮开始搜文献,写综述。时间是不太充裕的, 并且我又把这个最重要的排到了最后,之前还真以为写论文其实和写新闻稿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字数更多,往里填一些英文文献,逻辑上更清晰一些。
但真正写起来才发现还是满辛苦的,我理解为啥那些经常做研究的人会头秃会抑郁。概念和概念之间要理出个前因后果的关系,要系统、要穷尽,要有新意,要设计实验出来,让数据可论证,那真的还是满不轻松的,并且描述性的研究要结合定量,如果真的要做到科学,确实是满烧脑的,这不是1+1=2那么直接的问题。
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多一些文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大脑总是会有一些灵感出来的。 错就在于,我其实安排得有点太急。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零点惊心动魄的时刻,为了报名准备的各种材料算是弄好了,5000字的研究计划和10000字的研究设计也弄好了,但是,最终填表提交时,预留时间不够,我没有在截止时刻,报上名! 无论我算了多少个开头,但其实算不到这个结尾。人生其实比戏还精彩。
跟娃爹聊天,说都不好意思跟导师说,人家引导了一段时间,突然就跟丢了,这还挺丢人的。 不过对于自己而言,每个失败或者不圆满的当下,也恰有总结和进步的可能。 略微梳理一下吧,也是提醒自己。
1、阶段性回望自己的日子,如果有方向性的变化,比如说我想从新闻改到心理学,其实是个蛮大的决定,那一定要从长计议,不能草率;
2、决定好的事情要分配好时间,紧急+重要的先做,其次是重要的,再次是其他的,这里其实是看到时间分配的四象限法,确实是这个道理;
3、不要“轻敌”,有时绊倒自己的也许反而是你觉得相对擅长的那个东西。比如我觉得写东西不费劲,所以给研究设计留的时间很短,两天要写一万字,其实是真的蛮不容易的,因为不能写流水账,得看文献写综述;
4、安排事情一定要留出提前量,这方面我是惯犯了,因为常常总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会出来,比如这次报名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但到最后关头发现发表的论文等材料要求匿名,我又忙着临时去把名字遮拦,有的软件不熟练,就没那么快;
5、反思时我想,如果当时不管是否匿名的情况,先赶在 deadline前把材料都提交掉完成报名,其实好过没提交成,没有报名成功,因为前者顶多是资料部分不符,不是大错;
6、长期看书或者写东西,一定留一些时间来休息,人毕竟不是机器,不然大脑也会短路,简单的事情都容易办错了。
7、天底下没有多少事情比得上健康和每天开心自在地活着,考博也不应该将我们和那个快乐的自己分开,全力以赴不代表完全不管别的事情。不然,一旦遭遇不顺,心态很容易蹦掉。人需要很多的支持系统,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兴趣癖好等,某个时刻,都能拯救自己。
总之,通过备考S校的这短短一个月,让自己体验式地学到,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起去Z所找老师写推荐信时,他耐心地给我改错字和语句不通,指出我个人陈述中写得不合适的地方,这点点滴滴都指向其实我需要更踏实、更细致地来做事情。 言到尾声,这个没报上名的糗事出来后,当然,也还有其他学??梢匀プ急?。
当我和孩子爹说,不想考了,太累了,但他仍然鼓励我,他说:既然方向是对的,那就努力下去,强烈感觉到真的是被逼考博。 他希望我不要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好吧,诤友如此,也只能,勉力而行。 他说的也真的没错,路很多条,还是选难的那条路,不试试看,哪行呢? 那就加油吧~ 最后,感谢在这前前后后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出租车司机、亲友~
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会学硕士,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