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说过这样一个定律:父母的期望越高,孩子的成就动机越强,成就越大。
而多年后我才质疑,这里的成就是父母所希望的成就,是不是孩子的成就?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为什么父母要把自己的期待复制、灌输给孩子,抹杀孩子的独特性?
我们期待孩子考高分,我们期待孩子开心,我们期待孩子整洁有序、我们期待孩子礼貌、我们期待孩子善于表现自己、我们期待孩子体格强健、我们期待孩子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我们期待孩子受到大家喜欢、我们期待孩子少走弯路、我们期待孩子多才多艺、我们期待孩子视野开阔、我们期待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期待孩子勤奋、我们期待孩子坚持……我们以爱的名义给了孩子好多期待。
想要问你敢不敢,把这一切期待放下?以爱的初心。
你问,我们什么都不能祈盼,什么都不给孩子注入,出了问题怎么办?
你的问题有道理,是??!父母是不是什么都不要想、都不要做了?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港片里常有一句话,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好像,我们期待孩子开心最正常不过了!这难道有错?好吧,我们来着重聊聊这个期待。因为我们期待孩子开心,所以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希望自己开心的期待,长大后就会报喜不报忧。你自己面对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不愿不敢把他(她)的心里话都告诉父母,因为他(她)要满足父母的期待,做也要做出开心的样子。然而,开心是不是是生活的全部?就像天气,老天爷是不是每天“心情”爽朗、阳光明媚?每个人不是都有七情六欲吗?你美好的期待与生活的真实可谓谬之千里。如果,孩子的生活里只能有开心,他(她)不能接受自己有其他所谓不良的情绪,他(她)从你的期待里得到了解放,还是增加了束缚?他(她)可不可以不开心?可不可以痛苦的哭泣,无聊的发呆,愤怒的吼叫,浅浅的惆怅,深深的忧郁,恣意的大笑?而你,你在生活中不断的给他(她)强化,不可以不开心!你的孩子,是不是只有开心才是被允许的?!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真字,何其了得!你的期待是仅仅掀开了生活的一点一面,还是靠近真实完整的世界与生活?亲爱的朋友,真实的生活才是辽阔的,才能给孩子无限的滋养。对父母自己的成长亦是如此。
期望与实际总会有偏差啊。你希望孩子考高分,就算一直高分的他(她)也会有波动的时候。正是有了期待,学霸考了98分,都可能被老师或者家长批评(这是我身边真实的案例)。你期望孩子整洁有序,可他(她)的整洁有序与你的大相径庭,他(她)是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秩序,想拆开玩具知道里面的究竟,而不一定是物品摆放的规规整整。你期待孩子礼貌,你会要求他(她)主动向人打招呼说谢谢,而他(她)就是不去主动向人问好,你强迫他(她)说谢谢,他(她)也常常勉为其难。你期待孩子善于表现自己,你会把他(她)往前推,你常问他(她)今天在学校里有没有举手回答问题,改日又叫他(她)给亲朋好友当众表演个节目,他(她)不是每次都那么乐意响应你的询问和要求呢?你多么想他(她)多才多艺,所以音乐、绘画、体育都要额外学习、从小学习,然而弹琴还得你在一旁挥鞭督促才行?!?/p>
陶行知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那么,你的期待是相信孩子解放孩子?还是担心孩子与束缚孩子?这些担心焦虑与束缚就被强大的课外辅导机构将你的意识与行为“打通”了,利用你期待与实际不一致背后引发的焦虑,让你掏上万元给孩子上课外班也是常态了。焦虑不仅吞噬了家庭收入,更是吞噬了孩子与你的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啊!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在给孩子赋予期望的时候,是否让孩子偏离了生活的真实与多姿多彩?我们有没有在孩子的生活里用期待树了好多堵墙,带着幼小的他(她)走入了一条条窄窄的胡同,迷宫似的。
孩子会不会越大越迷茫、越逆反?孩子长大后,也会千百次的问自己:我在哪里?这是我要的生活吗?
你烦了!双手一摊,好!好!我什么都不做?做父母太难了,我们究竟该怎样?
父母确实还得有所为。父母最需要的,是给孩子生命教育与生活教育,这是教育的底线,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大多数学校不会给到孩子的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知道如何独立的照顾自己?;ぷ约?,知道不逾越法律,是不是比考几分更加重要。郑渊洁的教育理念是,只要孩子没有违法,就是他的教育底线,是他对解放孩子的理解。我的想法是,父母要引导孩子做到遵守法律,珍爱生命和身体(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除此之外,更多方面的可能性都可以接受他(她)。这就是期望为零,如果这个教育不做,我们的期望就为负数了,孩子也缺乏了成长的安全稳定的基础。
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可以完全去自由自主的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而不是迎合父母的各种期待。因为这是他(她)的人生,不是父母的。
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