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国庆档下档后,本以为会永别于江湖,没想到还能复出。冯导选择12月15号上映,想必是为了避一避圣诞元旦双节的锋芒。虽然全片也充满了形式上的喜庆和热闹的青春,但真正看进去了的人恐怕还是会感觉与这节日氛围格格不入。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狂欢后掩不住的平凡的挣扎,让这挣扎看起来格外刺眼。
看完后写了几段零星的感悟,一直没有集结成文。好在我父母也去看了,看完后跟我以他们的视角讲述了一些故事,有幸得到了些宝贵的一手时代拼图。而今天朋友圈内大家都在用18岁的照片刷屏,这也宣誓着明年,第一批00后已经成年,一代人又将迎风挥舞起大旗。遂提笔,放在这当做2017年的写的最后一篇文字,也算是很得体罢。
文工团,红旗,手风琴,小号,大幅度且整齐划一的动作,积极饱满的面部表情,很有当时那个年代的风格。我母亲说她也曾经在厂里面的俱乐部跳过,她还是当时三人小组中领头的,毫无疑问,她当时肯定是我父亲眼里那个领舞的萧穗子了。我记得我小时候,我母亲经常参加合唱、排球等文体比赛,虽然没见过她年轻的时候跳舞,但这个我是相信且能马上构出画面感的。据说我父亲还曾经为了看我母亲跳舞,翘了半天的班,结果好巧不巧那天被我外公查岗发现了,最后自然免不了一顿猛批,随后很多年都没给我父亲有个好脸色看。
像我一个朋友说的那样:“原来《芳华》,就是爸爸妈妈们的致青春?。 ?/p>
这些好像早已经离我们当下的生活远去,我们现在看朝鲜的阅兵和阿里郎些许能找到一点当时的感觉。但是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事,也才过去没多久呀。就连我父母回忆起来也有些恍惚,明明记忆如此清晰恍若昨日,但又如此的陌生,不知道当初那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
一路多保重。
在送别战友的同时,也送别了那个时代。
大家,都多保重。
生活从此被生生的扯裂出了一道悬崖般的口子,很多人的命运也因为选择的不同,开始走向不同道路。
片中独唱演员林丁丁最终嫁给了个外籍华人,在澳洲过着相对优渥的生活——从寄来的身材发福的照片中不难看出。高干子弟郝淑雯和小号手陈灿门当户对,婚后生下了可爱的孩子。萧穗子考上了大学,生活也有条不紊的在行进着。而刘峰,那个学雷锋标兵,战后归来却只能低三下四的讨生活。
因为我父母都是在军工企业工作,的确接触过一些曾经参加自卫反击战的人和后代。后来因没有技能或者生理心理受到战争影响,有一部分人最后生活的并不理想是当时一个比较普遍和真实的写照。我父母身边就有活生生的案例,《芳华》虽然改编自小说,但刘峰的影子生生照进生活,不胜唏嘘。
全剧还有另外一名角色,何小萍。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一开始就因军装照事件被排挤;偷偷抹着泪举着手电给父亲写信;坚持一人送刘峰发配西南;对文工团和周围的人绝望装病拒演;当战地护士时奋力抢救伤员…这一切都让一具瘦小的身躯坚韧的扛下来了,而战争结束后被当成英雄和楷模,环境走向另一极端,却精神崩溃失常了。当刘峰拖着一只胳膊去医院看望她的时候,背过去留下了眼泪。这一幕,当时看得心里真是闷了一块石头。
多年后,再相遇。何小萍问刘峰:“这些年你还好吗?”刘峰回答:“什么叫好?。渴裁唇胁缓??看跟谁比了,要跟躺在陵园里的这些弟兄们比,我敢说不好吗?”刘峰和何小萍的善良未曾改变,铅华洗尽,倒是他们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请不要说什么好人没好报,他们忠于自己初心,最后依偎在一起,尝遍生活的苦都是一幕幕意义非凡,这是上天给予的最高的福报。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下一代人又犹如初生的太阳稳稳的接过这一棒。而每一代人的芳华,都是那么璀璨美好,曾经拥有的,抑或是失去的,都是那么值得铭记终身。
谨以此文纪念即将逝去的2017年,与我们18岁那年一切的一切。
@小林赋声
2017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