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作500字】090 安全感与延迟满足
笑笑宝贝的暑假生活,无疑是轻松而快乐的。小朋友和妈妈约定:这段时间宝贝的接送由妈妈负责。
早晨9点半,武术训练结束。宝贝要求去皮皮家玩,已经接连玩了两天。妈妈提出天天去人家,会打扰到皮皮家的。同样的话题今天再被重复时,笑笑说:“昨天我问了姑姑和皮皮,他们都说不打扰,很欢迎我的。小朋友要一起玩才有意思。”
好吧,既然想去,默许小家伙电话确认:姑姑和皮皮是否方便?得到肯定以后,欢欣送达。
这种观念和行为在外婆眼里,从来都是属于溺爱。我是高龄得子。从刚刚怀孕开始,耳边不断有关爱和提醒:不要太宠,要有度,爱孩子要放在心里……宝贝出生,更多的提醒,有一个代表性观念就是:孩子哭闹,一定不要一哭就抱,让他哭,过会儿再去管他。这样不会养成孩子的坏习惯,还能增加肺活量。
一直感恩大家的提醒和关心。但是关于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大人会陷入一个误区。一哭不能抱,就是一个误区,时下流行的一个词叫延迟满足。外婆的观点,大抵也是如此吧!
公众号凯叔讲故事有过这样一篇文章《延迟满足——被误读的教育逻辑》,而这将影响孩子终身幸福的事情,很多妈妈都做错了。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让小朋友单独呆在一个屋子里,每个人一块糖,告诉他们,如果等十几分钟以后再吃就可以再奖给他一块,如果忍不住,马上吃了,奖励也就没有了,结果很多年以后发现,当年那些忍住没吃的小孩子,长大以后都比较成功。
于是人们就认为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很重要,需要培养,需要有意识的训练。若当孩子有需求时,立马就满足,他会变得越来越任性。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就是这么来的。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延迟满足的概念,确实是有这个实验引出的,但是后来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论延伸错了,主要有两点。
第一,歪曲了实验的逻辑,实现最初的目的是研究小孩子在多大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5岁是儿童发展自控力的一个分界线,这是实验的最初结论。至于那些实验过程中自控力,表现好的孩子长大以后比较成功,是后来跟踪得到的一个意外发现。
第二、歪曲了核心概念,在实验中,小孩是自己做决定,马上就吃,还是为了奖励坚持几分钟。这是一个自我延迟满足的概念,而不是由父母延迟对孩子的满足。这里面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因为这些误解,我们平时说的延迟满足是有很大风险的。孩子的需求老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可能就会有意识地迎合大人的需求,养成一种讨好他人的习惯,长大以后不自信不独立;可能会让孩子不愿表达需求,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笑出生以后,只要有哭声,就会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是渴了要喝?是饿了要吃?还是尿了要换?若都没有就是简单的想要抱抱。而宝贝也没有变得任性。以至于当决定给孩子断奶时,只是临睡前和笑爸这样讨论了一下,神奇的是,那晚开始,孩子就再也没有要吃奶。
自控力,需要孩子主动去养成,这个过程中,作为宝爸宝妈,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充分的信任和关爱是无比重要的。
(以上,12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