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绪论
思维训练
-
5个问题
1、自我认知并不是一个点,而是很多点
2、如果对于“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有迷茫,可以在周围环境找一个坐标系参照物,形成正能量,解决迷茫的问题-
我是谁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
我从哪来
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
我怎样
我能不能接受我自己、悦纳自己
-
我要去哪里
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
我怎么去那里
我怎样实现理想
-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无处不在:朋友圈、广告、催眠等
-
寻找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
正能量
避免消极、负面的心理暗示
实践
- 再好的思维训练,也没有实践重要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结构
-
本我
-
原则
- 快乐原则
-
表现
- 没有理性
- 没有道德观念
- 没有是非善恶
-
代表
- 冲动
- 欲望
-
-
自我
-
原则
- 现实原则
-
控制本能
- 压抑、满足、转移
-
代表
- 常识、离职、规范、现实、市侩
-
-
超我
-
原则
- 理想主义、至善
-
代表
- 良心、道德、理想
-
表现
- 仁义、道德、责任感
-
对策
-
目的
- 将枪自我和超我的能量,限制本我能量肆意妄为
-
认识
- 每个人身上都有纯洁高尚的一面,同时也有兽性的一面
-
方法
-
接受本我的存在
没有不应该的情欲,只有不应该的行为
-
主动建立监督系统
- 一个人养成习惯
- 多人则能营造氛围
-
主动设置能量切换开关
-
限制本我,寻找正能量
- 阅读经典
- 电影
- 书籍
-
自我朝我能量过于集中,需要放松
- 融入环境
- 亲近自然
- 结交朋友
-
-
坚持运动
- 让自己忙起来
- 做有意义的事情
- 坚持运动
跳出自己的井,走出自我
-
-
不建议的做法
- 过早的性爱
- 做非理性的宣泄
- 走极端
不足
- 只强调自我作用,没有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核心
- 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属于精神分析派
- 归因于过去
八阶段
-
年龄段:0-1.5岁
冲突:信任对不信任
人际交往范围:母亲
-
相应获得的品质
- 希望、信任
- 恐惧不信任、忧心忡忡
-
年龄段:1.5-3岁
冲突:自主对羞怯怀疑
人际交往范围:父母亲
-
相应获得品质
- 不严苛:意志自制、大方、愿意施舍、慷慨
- 严苛:自我怀疑、谨小慎微
-
年龄段:3-6岁
冲突:主动性对内疚
人际交往范围:家庭基本成员
-
相应获得品质
- 好奇心、对外界的探索、价值感
- 无价值感、内疚
-
年龄段:6-12岁
冲突:勤奋对自卑
人际交往范围:学校(老师关键、学习课程)、邻居
-
相应获得品质
- 顺利:能力、勤奋感
- 不顺利:无能、自卑
-
年龄段:12-18岁
冲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人际交往范围:同龄群体、领导榜样
- 青少年对世界的思考看法、打碎重构信仰
- 通过别人眼中的我认识自己,从而产生同一性,能回答5个问题,否则容易角色混乱
-
相应获得品质
- 忠诚自信
- 不确定感
-
年龄段:18-25岁
冲突:亲密对孤独
人际交往范围:朋友、配偶、竞争合作伙伴
-
相应获得品质
- 爱与友谊
- 杂乱泛爱
-
扩展思路
12-18岁同一性确立后,青年人勇于冒风险产生亲密关系,即同一性融合
不同阶段,同一性可能不一样,和伴侣价值观可能不匹配
爱是同一性的融合,价值观相似和性格互补,带来奉献精神
-
一见钟情产生的条件
- 爱是有保质期的
- 同一性上也能融合
-
年龄段:25-65岁
-
冲突:生育对自我关注
- 人格、自我认识还在发展
人际交往范围:同事、家庭成员
-
相应获得品质
- 关心他人与创新
- 自私自利
-
-
年龄段:65岁以上
冲突:自我调整对绝望
人际交往范围:全人类
-
相应获得品质
- 智慧:没有悔恨、没有失落、会以超然的状态面对生活与死亡
- 绝望与无意义感
分析
- 心理冲突:并不绝对
- 年龄划分没那么严格限定
- 追求自我认知带来的启发
- 启示:不是所有人都有毛病,而是所有人都有还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 启发我们:我从哪来
XMind: ZEN - Trial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