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么能有那么多故事呢?
每当看到一些作者总有写不完的素材,或者一些节目嘉宾总有聊不完的梗,便会心生疑惑:这个人的生活得有多丰富多彩啊。
为什么我拿不出这么多故事?是我的生活太过单调吗?
那些在一般的想象中会活得比较“精彩”的人,自由职业者、运动员、演员明星、财富自由者,等等。至少从时间和空间上看起来,未知的成分会多一些。那么也就理所当然地,经常去到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故事。
而平凡的大多数,都是按照“看得见摸得着”的轨迹来生活的,我自己也是。上学,六年,三年,再四年,刹不住的还在继续;工作,找个公司,朝九晚五,作五休二,刹不住的还要疯狂。
在这样的语境下,那些精彩的故事自然不会大概率地落在自己身上。这么想,也就只能认了么?
这种想法必然是不够牢靠的,轻易就能找到一万个理由来推翻?!八灯椒驳纳罹筒荒芑畹镁柿??”,“那是你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正能量浩荡的碾压迎面而来。
生活不论是江河般奔流向前,还是环状地螺旋推进,也许重要的不只有这时空的轨道,还有我能留下什么,还有记忆的形状。
是从未发生,还是不再敏感?
很多时候并不是没发生什么新鲜事,而是自己的心已不再新鲜。
生活的种种,如果不再能产生什么“触发”,那么大多是因为心已麻木,不再敞开心扉去感受,去思考,去铭记。像是启动了自动程序一样,给身边的人和事都默认盖上“稀松平?!钡拇?,也就那样了,泛不起半点涟漪。
这关乎激情,平凡的日子不代表丧失了所有的选择,先从紧缩的门里主动迈出来,才能看见可能。
是视而不见,还是不曾驻足?
不论喜怒哀乐,都急于翻篇;不论酸甜苦辣,只管囫囵吞咽。就这么被生活匆匆推着走,来不及感受与回顾。
如此往复,只会不断遗忘,什么都没留下,还逐渐滋生对生活的“钝感”。
记录的习惯,或许是一剂药方,留一点时间,给那个在海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那个真实而自由的自己。不要跑完了全程,却发现错过了所有,两手空空。
是生活枯萎,还是精神荒芜?
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在一味倾倒自己的过往,而可能是在描绘他的精神世界。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现实的禁锢,没有办法困住心中的野兽。
所谓跌宕起伏,奇闻异事,也许真的没有办法亲身经历,但精神世界可以是比现实更广阔更深邃更绚烂的天地。没有谁可以夺走,没有谁可以复制。
这些故事本质上都是生活的浓缩和变形,或许超脱现实,却又能反照现实,都是自己对于世界的回应。
故事是咀嚼过的生活,而不是等待来的稿件。
关键是要从当下开始,真正用心解构与品味,由此得到的一切,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