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和孩子逛超市,结果看到两个小男孩在超市里大肆的喧闹奔跑,一不小心把一位女士的购物篮撞翻在地,里面的东西撒的到处都是!结果出乎意料,两个男孩就跟商量好的一样,同时开口说:“对不起阿姨!”然后就跑掉了!被撞的女士只好自己蹲下来捡掉下来的东西!
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那两个小孩子没有帮阿姨捡东西呢?明明是他们撞的。”
是啊,为什么他们知道说“对不起”,却不知道把别人的东西撞掉了,是需要帮别人捡起来的!马老师近几年发现,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都开始转变教育方式,不再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是更倾向于给孩子“讲道理”,而孩子们也越来越愿意开口说“对不起”,甚至成为了频率非常高的口头禅。但是,我们要的仅仅是一个会说“对不起”的孩子吗?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位妈妈,两个小儿子在一家服装店疯狂的玩闹,甚至把人家放衣服用的木屑也飞扬起来玩耍,妈妈怎么说都阻止不了他们,后来就站在旁边面无表情的看着,孩子很快意识到了错误,然后去跟店员阿姨说:“对不起”!可是妈妈这时说了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自己的错误要自己去承担,你们把木屑和弄乱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才是真正对阿姨表达对不起的方式!”直到孩子都整理好了,又认真的跟店员说了对不起,妈妈才带着孩子离开!
通过观察发现,在现在每当孩子们犯错的时候,很多家长处理孩子犯错的标准模式就是: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会先要求孩子说“对不起”,然后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你究竟错在了哪里?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当孩子道了歉,也表示理解及同意父母的说理时,这个管教就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家长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孩子做错事时,父母用打骂的方式回应,孩子比较容易处在恐惧的情绪中,很难去对事件本身进行反省。如果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就是要求他道歉,并不断的讲道理,孩子可能就会记得这次的教训!可是家长们要记得,这个做的最后,孩子可能学到的是:我做错事后,只要说了“对不起”,再被父母训斥一下,就没事了。
其实教育孩子拒绝暴力的形式是正确的,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孩子做错事,父母管教的重点应该是让孩子体会到,他做这件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而他必须为这件事的后果承担责任。
学会道歉是一项社会技能,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会学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必打骂,不必过度说理,重点是要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这样做的后果。孩子就会认识到:为什么我不要再做这样的事,因为我要付出代价,因为我造成了伤害。
还记得幼儿园里的一个小朋友,在和好朋友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朋友的玩具弄坏了,老师当时并没有生气,而是让他补偿对方,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赔给对方。因为老师相信下次他就会知道,玩别人的玩具要小心爱惜,否则会换来让自己心痛的代价。
孩子犯错后,不要着急的去打骂,去过度的讲道理,我们可以让孩子换位体验,重点是要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孩子就会认识到:为什么我不要再做这样的事,因为我要付出代价,因为我造成了伤害,我必须承担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责任!感受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引导孩子自己在以后类似的事情中学会调整自己的言行,以免再次给别人带来伤害。父母可以借犯错说些道理,只要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让父母和同伴都觉得很难过,以后要怎么做会更好一些呢。
责任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课题
他不受年龄所限制
自己所犯的错
只能自己承受
这是我们给予孩子
在这个世界生存
最强大的做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