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 ? 小人书
俗称“小人书”的连环画,今天几乎绝迹,少数品相好的已经作为古玩收藏还价格不菲。而40年前,在中国的城市农村、大街小巷,都有一种“小人书”出租的简易书摊,可能由于读者多是小孩子或者故事中人物画得很小,所以叫“小人书”。内容有革命战争题材和传统文学作品改编,少部分由电影和戏剧改编而来。
小人书——《小兵张嘎》
革命战争题材是那个年代文艺作品的主旋律,《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铁道游击队》、《战上海》、《董存瑞》等都是颂扬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明代木刻版《水浒》、《三国演义》都是小人书中的精品;记得《西游记》、《红楼梦》都有很好版本的小人书。而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少林寺》等也出版了小人书版本,同样是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小人书——《红色娘子军》
小人书——《少林寺》
当时我家还在一座小城郊区的棉纺厂,每个星期天(那时是每星期休息一天),厂里职工就收拾一新,坐上厂里的卡车进城购物休闲、办事访友。而当时小小的我,每到星期六就特别激动;因为第二天就可以进城,进城就可以去亲戚家的书摊免费看小人书。
星期六,父母下班,就带着我们挤进厂里的公共澡堂,那种一两百人热气腾腾泡大池的澡堂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星期天我会早早醒来,摇醒父母嚷着进城。站在厂里用作交通车的解放牌卡车后厢里,抱着父亲的大腿摇摇晃晃半个小时就到城区了,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这个“小包袱”放下。在小城集市的一角,姑婆摆了一个小小的书摊,就是用木条简单钉一个四四方方的书架,木条两边钉上小钉子,两颗钉子间系上细麻绳,麻绳上挂着一两百本小人书。小孩子们先在麻绳上选好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拿着书去姑婆那里交一分钱,在姑婆身后是一排小木凳,孩子们捧着小人书就坐在闹哄哄的集市里看书。父母将我交给姑婆后就放心地去城里操持生活必需的油盐柴米,而我就兴高采烈地跳去书摊前选书;别的孩子交一分钱取一本书,我仗着姑婆疼爱,一次可以拿三四本回到小木凳上慢慢看。
《西厢记》、《鸡毛信》、《白毛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兵张嘎》、《武松打虎》一本接一本,行云流水般读完。身边集市上车来车往、人声鼎沸,而坐在小木凳上的我随着小人书早已神游天外,冷暖不知饥渴不觉。、
中午时分,慈爱的姑婆打开自己的硬币盒,从里面排出10个一分钱的硬币,在旁边的面店给我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从姑婆手中接过并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姑婆就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吃面,自己舍不得也来一碗。
吃完揩揩嘴,捧起小人书就目不转睛地读下去。
小人书——《白毛女》
读到夕阳西下、集市散去,父母带着下周生活需要的大包小包回来接我。和姑婆告别,恋恋不舍地和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告别;因为这些小人书是姑婆赖以生活的资本,我不能借走;但下个星期天还可以回来接着看,牵着父母的手,一步三回头地往厂里交通车的集合点走去。
期待星期天,成为我孩提时代的深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