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职场人,
过去一度认为“创业”与自己毫无关系,即使自己曾被动的参与到两个创业项目中,也一度以“打工”的思维过活。
因为,在我以往的认知世界里:
①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我不想死……
②创业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是人群中的佼佼者的事,而我就是一普通的奋斗青年,这与我没关系;
③创业是一件风险极高,收益也高的事,但是一不小心就会赔的个倾家荡产。而我没有钱,也赔不起,创业跟我没关系……
人就是这样,
认知决定了行为,行为造就了结果,而结果串联成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2014年
我被动的加入一个团队做在线考研培训创业项目,做了一年也始终是以“打工”的心态在做项目,即使后来成立公司,形成的辅导品牌名称,出自我的创意。
但随后要持续投入的时候,便选择了……离开。
?
因为,我觉得创业离我很远...很远...
无独有偶,在2015年下半年,
完成硕士论文开题论证后,因研究的项目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在线授课,并且研发了自主课程产品《学学思维导图》。在开题会上,有两名教授直接建议我成立公司并以这个产品为起点开展相关培训服务,且表明了投资意愿。
而我,依旧选择了忽视……
因为,在我的世界里,创业真的距离我很远...很远...
当然,代价就是...
2016年知识付费的大爆发,一大帮人就思维导图课程敛财无数,而产品在我看来……依旧谈不上高级。
心痛、悔恨?错过时机?
或许用这句话来概括更为合适:
认知决定了行为,行为造就了结果,而结果串联成了自己的人生!
2019年,
看到樊登老师在其新作《低风险创业》里说道:
①在个体崛起时代,创业将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必要选项;
②做一个普通人的风险很大,因为无论你有钱还是没钱,人生中所要面对的困难都差不多,面对生老病死、迎来送往,谁都无法超然物外。而如果打一辈子工的话,收益是可以被计算的,也就那么点……
创业,正好是一件降低风险的事。
③“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这个观念背后有个逻辑漏洞,即忽略了当事人的“能量”。
④创业者都在做降低风险的事。
与此同时,
反思近5年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职场经历,
历经创业公司、行业龙头公司、合伙创业公司三段式洗礼的我,
对此有了新的认知与感悟——创业是一件降低风险的事
① 创业不是聪明人的专属,是一件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再结合个人工作生活经历,发现切入点,便可以开始自己的创业征程。
这也是国家层面为什么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高等院校举办创业培训,项目辅导的原因之一吧。
②创业者真的是在做降低风险这件事
在恍惚错过了前两次创业事件之后,
2019年初从大公司出来和几个老大哥一起创业,完整的参与了从想法到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用户验证、公司选址、团队搭建、产品研发等环节。
作为创始人的门徒,
亲身的感受了一把科技公司创业者的一手思考过程,
以及为了降低创业风险,在形成产品概念后,借助已有的资源花费了3个月时间进行市场验证(包括找行业大佬、行业专家聊,找目标用户群体聊),最终确定可行性后,方才开始动工。
你看,
这个过程就是创业者先胜后战的过程,就是他们降低风险的过程。
而他们之所以能降低风险,
除了与自己资深的行业经验有关外,与自己强大的人脉资源也有极大关系,这就是每个创业者自身的“能量”不同。
这能量,包括你的所有,个人能力,个人品行、行业资源,团队等等因素。
③创业真的是件降低风险的事
这些年在职场折腾下来,最大的感受便是: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期,构建好自己在这世间生存和发展的逻辑。
打工,是我们构建自身生存的普遍方式。
但是我们得想清楚,我们能持续打工吗?能通过打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吗?
(最近网易暴力辞退员工事件热度还未消退...)
当我们剖开打工的表象,从生存的基本逻辑——价值交换的角度来分析:
将自己的时间打包出售给企业,以换取一定报酬的个人商业模式是否是个体的最佳选择呢?
显然不是!
这种把自己创造的价值交付给企业这个中间商,然后完成最终的价值交换,被中间商剥削的商业模式显然只能是个体初期求生存阶段的权宜之计。
在看看创业,
找到一个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由此完成价值创造和交换。
这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去掉了中间商对你的剥削,更加有利于自身的价值回报!且这是你自身构建的一条能实现价值交换的渠道,是可持续的事情。
而你唯一要做的事,
就是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能量”、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一个领域,探究行业痛点。
看见问题,找到切入点,便可小步快走,灵活探索...
最终,
完成自身生存和发展渠道的构建,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