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书笔记八
---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通道吗?
一味灌输、效率至上的课堂不是美的,偏爱优生、漠视弱者的课堂不是美的,无的放矢、抛荒资源的课堂不是美的,启而不发、获得(感)甚少的课堂也不是美的....由此反观,激起对话、注重质量的课堂是美的,面向全体、提优助差的课堂是美的,靶向精准、因材施教的课堂是美的,引爆思
维、情智共生的课堂也是美..... ---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58.
我的思考:激起对话、注重质量,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基调,生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就是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最大的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等生有提升的空间,让学困生有发展的机会;靶向精准、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教材驾驭能力,精准掌握教学重难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引爆思维、情智共生,要求教师设计问题要尽量避免碎片化,要有整体意识、构建意识,以高质量的问题引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情感教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
一、行云流水的课大多是“三表”的课
? 郭元祥教授倡导深度教学,他批评一些课是表面、表层和表演性教学。表面指弄虚作假;表层指教学不触及深层与本质,浮光掠影;表演指追求好看,花里胡哨。有“一表”则常伴有“两表”或“三表”,它们都有虚、假、浮、瞒等特征。---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58-59.
我的感想:“三表”的课是指表面、表层和表演性的教学。表面是指人或事物的外表;最外层。在课堂教学中表面应该是知识的最外层。表层意思是表面,外表,表面的那一层。由此可见表面和表层都指教学不触及知识深层与本质。
何不让学生做整理知识的主体,教师只在关键处、紧要处、疑难处“点穴"?这样,既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顺畅,也有“ 幽咽泉流水下难”的滞涩;顺畅处条理更清晰,滞涩处理解更深入,兼收“温故”与“知新”之效。---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61.
我的感想: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不能一味追求“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顺畅,而要更多些“ 幽咽泉流水下难”的滞涩。或许只有滞涩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二、有思维深度的课必然不太顺
大致可以讲,思维运作得好的课即好课,是真学的课;完全可以说,未能激活思维或思维状态不佳的课一定不是好课, 不是真学的课。(同上)
我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我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事物的质和特征?!蹦敲词裁词撬嘉俗鞯暮媚??我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知识的质和特征。
有顺有不顺,在顺的时候或地方,学生思维涌动,对话踊跃,课堂流程推进速度当然可以较快;在不顺的时候或地方,学生苦思冥想,纠结焦灼,教学行进自然需放缓。在波动之中,学生既能体会胜任学习的欣悦,从而信心倍增;也会品悟战胜困难的艰辛,从而意志弥坚。不太顺的课堂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诸方面悄然成长,不断拔节。---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63.
我的思考:课堂教学为什么会顺?问题简单,优等生回答,但仍停留在知识的表象层面,学生真正的学习并没有发生??翁媒萄裁椿岵凰常课侍庥猩疃?,指向知识产生的原因和特征,学生一时半会找不到答案,但学生真正的学习过程发生了。所以每节课,我们出了顺畅之外,还需要一点滞涩。
李庾南老师说,有时候,她的课无形中分为几个阶段,起始阶段全体学生能成功解答;中间阶段仅有部分学生能顺利应对;最后阶段只剩少数学生能超众出彩。她还说,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价值,有的注重公平,有的偏于效率,有的则鼓励创新;即便是少数人能达到的境地,对其他人亦有意义,他们或参与互动,或聆听思考,都有所动,皆能长进。她原本无意涉及顺与不顺的问题,但可以给我们以启示:顺与不顺在不同对象之间穿插、变化,能使课堂中人的各种因素得以激活、整合、放大、协调,进而演绎出抑扬顿挫、捭阖有度的课堂变奏。---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63.
我的思考:李庾南老师明确回答了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顺和不顺的关系,如何处理优等生和学困生共同发展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三、让学习自然不太顺畅的发生
“行云流水”是许多专家评课时偏好而高频出现的褒义词,意思是顺得很。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的《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比绱丝蠢矗浔疽迨?,自自然然发生、有行有止、顺逆伴生、少有人为之痕、有为有不为等。而人们通常所谓“行云流水”的课恰恰相反,它不自然、有矫饰、太人为、无“静止”、少“逆袭”,违背学生认知等方面很多规律,如有进有退、有高有低、迁回反复、螺旋上升等。有必要回到“行云流水”的本义,让学习像山里涧、谷中溪、岩上流一样,“自然而不太流畅”地发生。如此的“行云流水”,才走向了教学的本真。
我的思考: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宋史·苏轼传》:“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痹葱性屏魉淮手荚谛稳莶患拥褡痢⒎浅W匀?,使我们曲解了“行云流水”一词的含义。只有真正理解了其含义,才能课堂教学行云流水般“自然而不太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