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的活动,整场活动可以用“虎头蛇尾”来描述,不是专业度的问题,而是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前半部分还可以,后半部分直接拉垮。
? ? ? 为此我写了一篇小文,指出了这个问题,并发在了活动群里。没多久,活动负责人有了回复:在群内,大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本身也是“看见”与“被看见”的过程,一切都将自然呈现。
? ? ? 看完回复的一瞬间,我恍惚了一下:我表达了啥?我“看见”了啥?我呈现了啥?难道我一通文字是为了“呈现”?我只是让她看了“一场秀”?
? ? ? 看似回复了,可她啥也没说呀!可又明明说了啥!说了啥呢?不管了,我说了我该说的就完了。
? ? ? 今天早饭过后,拿出了钱铭怡教授的书和阿德勒的书,刚翻开,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组对话:
? ? ? “老公,我今天去了医院。给我做了一大堆的检查,开了一堆药。我不想吃药,副作用太大了?!?/p>
? ? ? “哦,这是你的模式,我看到了你的担心,最终怎么做还是要你来决定……”
? ? ? 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在电话里跟爱人的对话,当时我在旁边。听着他的话,我浑身不舒服,也说不清哪儿不舒服,为啥不舒服,多少有点头蒙心堵的。
? ? ? 突然情景再现,重新体验一下当时的感受,胸腔像是被什么东西来来回回扯了几下,像极了小时候突然不稳定的电视信号,把图像变成奇形怪状的折线的样子。好好的沟通磁场变得面目全非。
? ? ? 像不像我的小文和负责人的回复?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 ? ? 想起了多年前,一个意象对话的群,主办方突然在群里宣布,第二天的课程取消了,理由是参加的人数太少。当时已经接近晚上七点,外地的学员已经订好了酒店房间,正在赶来郑州的路上。人家肯定有意见,就质问主办方,为啥不早点通知?不用考虑这部分学员的实际情况吗?负责人的回复是:“我看到了你的愤怒。建议你看看自己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几个同样质疑的,另有几个站负责人,说:“**老师,温柔如你、包容如你,竟也会被这样对待。抱抱你!”
? ? ? 我C!这都是什么妖魔鬼怪?魔怔了吧!这负责人和那几位脱离现实多久了?有个同群的加我微信私聊,问:这里的人说话我怎么都看不懂?我说:看不懂就好,说明你还正常。之后果断退群。
? ? ? 这三个例子的添堵程度是层层递进的,但问题的本质一样——角色错位!
? ? ? 你是咨询师,但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咨询师!除了“咨询师”,你还是“工作人员”、是“爱人”、是“项目负责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思维和语言。用咨询师的角色和思维做工作和生活中的沟通,“磁场”不混乱才怪。
? ? ? 记得我刚学习心理学时,跟老公对话会让他抓狂,我当时还说:“你看你,也需要学习?!崩瞎∥遥骸把??学成你这样儿的神经病?你以后少学这些东西,都什么跟什么呀!”
? ? ? 因为,我动辄“你这是防御,你应该卸下你的防御”、“你这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过后天可以修正”……好好的沟通,到我这儿成了点评和分析。换我也抓狂,分分钟灭了他的心都有。很难想象老公是怎么熬过来的。????????????
? ? ? 即便是咨询师在咨询室面对来访者,也不能只做指点迷津状而不做正面回应。
? ? ? 如果你说,我就是要这么回应你,我就是要站得比你高一个台阶来拨云见日,让你“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
? ? ?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不堵了,那说明其实你看懂了我说的,只是不想让我的沟通得逞罢了。那我就是“单机输出”,输出本身就是目的,目的达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