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科班是个杂牌军,都是被理科刷下来的人。有个男生,高个,白净,留长发,斯文,有一天穿了件血红血红的衬衫来上学。
那是个比较封建的年代,开放的春风还没有遍及西北农村,包括读高中的我们。
穿衣裳,女同学土不拉唧,黄绿多,很少挂彩,男同学灰不溜秋,全是灰黑。
一领红衬衫,一个男生穿着红衬衫,炸锅了,平定的校园掀起了漩涡,万绿丛中一点红,走到那都是光彩夺目,走到那都能吸引所有的眼球,被羡慕刺激的眼光包围着,被男女同学讨论着。
在一点红的引领下,沉闷的校园有了点亮色,两点三点,色彩渐渐丰富起来。
2
下午放学后,一人提议去司马懿点将台 ,三人附和。四个愣小子,十六七岁,有的是劲,哼哧,哼哧,很快爬上200多米高的北塬顶。眼前是五、六十米高的大土丘,四周较徒,有条小径,可以爬上去。蹭蹭蹭,窜上丘顶。
下面是如带的渭河,如龙的秦岭,南边五丈原上诸葛亮庙,依稀可见。
村里人说当年诸葛先生带军出斜谷,驻扎五丈原。司马懿率大军火速前来,到达北原三道岭顶,每人磕掉鞋里面的黄土,变成一个土丘;也有人说每人掬一把黄土堆成土丘。不管哪种说法,都说魏军人数众多。
司马懿站在土丘上,了望:渭河如带,五丈原突兀前伸如牛首。左邻石头河,右邻麦栗河,前边是滔滔渭水,后接茫茫秦岭,一个可进可退可守,易守难攻的绝佳之地,仰天长叹:“诸葛先生,真神人也”,转身下令:“坚守营寨,非令勿战”。
当年司马懿站在这个位置,刚好与诸葛亮庙隔河对峙,诸葛军中的动静一览无余。这两个军事大佬,都是将才。
司马都督当年的风范不在,今日诸葛亮庙香火不断,令人叹慰"司马台前鸟雀舞,诸葛庙里香火旺”。每逢农历2月,7月,诸葛亮庙庙会时,人山人海,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四个愣娃,有一顶红衬衫在冬风中飘扬,呼呼呼,犹如军旗猎猎。
3
又一个星期天,四人相约去玩,一路向东骑行,穿红衬衫者领航。在校园不敢穿红衣的男士,那日也破了天荒,胆大了一回,一路上轮换着穿,也体验了一把领军领潮的潇洒和刺激,好男儿也爱红装。
渭河过不去?一打听有古渡口,在汶家滩,便去碰运气,还真有。北岸有一条木船,笨拙,古朴,每人两毛,车子也是两毛,四人四车登船。船家让我们稍等,说生意不好做,便坐在滩中的石堆上,取出烟袋,装上烟叶,噙在嘴里,取出两片火石压住棉绒,右手拉出另一片火石,快速碰撞,火星飞出,又飞出,引燃了绒絮,吹一口,火星闪闪,伸过烟斗点烟,猛吸一口,弊气,吐出,烟在风中散去。
抽足了两袋烟,紧紧裤腰带,准备开船,来了一对母女,一个老人和一头黄牛也一同上传,男女老少车牛同土载,一篙一篙向南岸撑去。四五十米宽的渭河,浊流平稳,少有水花,最深处也就两米多点。
船稳稳地停在高崖下,搭板下船?!昂煅峦贰贝宜?,当年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峪口,大火烧过之后土变成了红褐色的,村民便叫红崖头,又指了指东边说“葫芦峪,古名上方谷”。
抬头向上望,崖高200多米,如刀削一般,爬上高崖,向下俯视,像个葫芦,树林葱葱,有窑洞,只有一个进口,脚下是齐崖。一股热浪涌来,热风呼呼,站在崖顶,似乎能感受到当年谷中的热浪,身边仿佛响起了嘶杀声、鸣叫声、大喊声、风声、雨声,还有司马懿父子远遁的马蹄声,诸葛亮的长叹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站在谷顶 ,也能看见司马懿点将台。当年司马懿望到上方谷上,谷堆如丘,鸟雀纷纷来食,不去哄赶,可见诸葛亮积粮甚多,便去抢粮,实是诸葛亮的诱兵之计。大火烧谷,天降祥雨,逃过一劫。后人有诗云:“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甘霖。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现在想想:危机?;?,危中有机,机中有危?;种杏形O眨欣?,有压力;危局中有机会,有机遇,也有挑战,更有转机。只有破局者,才是成功者。司马懿便是。
4
离开上方谷,东行二十三十里,折向南,到达山口汤峪。
山巍峨,直破蓝天,十大如房,一河从两山之间流出,下有热泉,水温高,还有硫磺等矿物质,洗浴,可除病健身。
泡在龙凤泉里,洗掉一路的风尘,热热的醒神,每个毛孔都沉浸在快乐里。
泡完后又去河中游玩,水清冽,深不盈尺,可直视底石,上附苔腻,溜滑非常,踩不好,会跌到水里。在列石上蹦跳,一人落水,嘻嘻哈哈,泼水,又一人掉下,两人湿身,索性全下水。泼水仗,撩水花,打水漂,水声笑声在峪口回荡。
困了累了,躺在微烫的石上,闭目休憩。湿衫子摊在像热炕的石头上,一会儿就干了。
5
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便去仰慕拜访横渠先生一一张载。到了张载祠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几棵900多年的龙柏,主杆超过一抱粗,枝条遒劲有力,树叶苍翠,更有一棵树纹扭转象真龙,堪称奇绝。张载先生的事迹及他创办的关学,为世称道,尤其是张载先生说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高标;于右任老先生有感大笔一挥草书四句,飘逸流畅;其后拓石碑刻,风骨犹存。真是三绝:奇句绝书好碑刻,令人拍案叫绝。
6
骑车回家。弦月西挂,月光如水,洒在路上,树影斑驳,穿梭的,是四个飞车的少年,还有一领红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