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大概三年的时候,不经意间读到一则故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他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他说他不喜欢数学的缘由是来自少年时期的一些求学经历。在中学学习正负数时,袁隆平搞不清楚“为什么负负得正”,于是就去请教老师,没想到老师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后来学几何知识时,对一个定义不理解,再次去问老师,结果又得到了类似的回答。由此,袁隆平就觉得数学“不讲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数学成绩也不尽如意。
不知道大家关不关注国际数学测试,在有一年的国际测试中,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中国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95%,美国和英国学生的正确率不到50%,但是在考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时,中国学生的正确率达不到60%,而美国和英国的学生正确率却能达到85%以上,会计算并不能理解其算理,这是否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呢?
还比如在我们的数学卷子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写出你的理由”?为什么要在计算的基础上加上“写出你的理由呢”,显然是让我们的学生理清知识,促进对知识本质的深刻理解。可是,除了少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许多学生面对“写出你的理由”这道题时都是束手无策的,一脸茫然的;有的学生直接说“我不会写”;有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学生甚至说“没写过”,甚至还有些学生直接放弃作答。
给大家说这些是因为当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触动,可以说改变了我整个教学生涯,对于刚上班的我不知道怎样上课,不知道课堂40分钟我要展示什么,更不理解我去讲优质课为什么评委老师总说我讲的不清楚。
我反思我的课堂,我的课堂中也存在让学生闭嘴、死记概念、套公式等这些现象,这就是袁隆平院士所认为的数学“不讲理”!其实我也在进行着不讲理的教学,让学生产生了“数学不讲理”感觉,让学生与数学渐行渐远。
作为初中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好多小学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到初中之后成绩倒不怎么好了。我觉得原因主要有这样两个:一是小学阶段的选择题都是单向的,也就是答案是唯一的,到了初中之后不是这样的,选择题有多项选择的,要求学生得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其二,初中的推理其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推理过程必须通过有效的过程论证,结合实际讲道理,才是科学的推理。而小学所接触的推理,其答案大部分是正确且唯一的,推理缺乏严密性。
所以如果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不讲理”又怎样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呢!再说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其本身就具有严谨性、条理清楚。数学的推理和它的结论是无可争辩、毋庸置疑的!在数学课堂上“不知所以然”的教学,“把原本最讲道理的数学”搞成了“不讲理的学问”,使原本最容易学的学科变成了最令人生厌、惧怕的学科,实在令人惋惜!
那到底怎样让数学成为讲道理的数学呢?我个人觉得首先就是教师要懂道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师”,这里的明是明白的明,明天的明!“明师”才可能明道理,教明书,育名人!再简单点说,“明师”就是“想得明白、说得清楚、指导到位”,这在数学课堂上是必须的!更是不可缺少的!
每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公开课,我也是在公开课的“炼炉”中,不断修正自己,但我始终坚持我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讲道理的数学课。
2016年我有幸参加河南省数学优质课赛讲,当时抽到的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数学的教师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边角的性质;第二个课时是对角线的性质。当时我选择讲第一个课时,就讲边角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就这么简单。但如何设计这个课呢?我很苦恼,因为书上直接利用旋转就解决了,但如果拿这种设计来参加省级优质课赛讲,那是远远达不到标准的!
我在探究性质这个过程中时,问孩子们说“平行四边形除了具有对边平行的性质之外还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学生想都没想异口同声说相等!我当时就蒙了,这接下来还怎么讲??!但课还得进行啊,我就说那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学生就开始写具体的证明过程了,也可以证明得出结论!程度好的学生连对角相等也一并得出了?;蛐碛行├鲜λ凳Р痪褪钦饴??学生能证明出来并且会用就可以了。但我总觉得少了些道理在里面。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本节课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能通过证明得出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而是让他们懂得数学结论得出的一般过程,当然证明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需要证明这个繁琐的过程,甚至有的时候时间有限我们只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就可以了,这个验证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说理。
所以在第二次磨课时我直接就告诉学生们,除了证明的方法你还有哪些方法来验证你的结论,孩子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通过旋转,然后他们自觉地商量,讨论,当时的课堂可以说非常的热闹,而我就坐在前面,他们有问题了自己解决,争执,辩驳,我根本不参与,因为我想把时间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讲理!去和全班同学们讲理!孩子们想到很多办法:平移、剪切、旋转、证明、对比等等,而且说得有条有理!
第三次磨课我进行的很顺利,不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能探究出来同学们还通过这节课总结了如何探究图形性质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性质奠定了良好的基?。∮捎谘道淼氖奔涮?,后面课堂了练习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这也是我担心的,当时把这种担心和市教研室的老师进行沟通,给的建议是尽量保留孩子们课堂表现和总结哪怕没有课堂练习都可以!就这样,我把这样的一个课堂带到了省级舞台上,并且拿到了一等奖。评委给出的评价是:这样的课堂真实的、是生动的、是有学生讲理的课堂,自然是好课堂!
在我工作的九年中,我讲两节省级一等奖的课,中招备考会上做过示范课、骨干教师培训会我讲过观摩课、还在市直新任教师培训会上做过报告,我真的觉得一个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缺乏讲理意识,那课堂必是混乱的,更不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哪些“理”呢?我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总结以下三个方面供老师们参考:
一是知识呈现之“理”。数学知识严密、有序、系统,每个知识都需要借助合适的载体,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要体现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材是呈现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教师在解读与使用时要深入解读,领会文本中蕴含的内在道理,以讲的清楚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二是知识本质之“理”。数学是什么?数学从哪里来?数学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和重视的,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知识的产生、性质以及结构有所了解和掌握,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引领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本源,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之理。
第三隐性知识之“理”。如果把数学知识看做一座冰山的话,显性知识是浮在水面上的那部分,只是冰山一角,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冰山以下的那部分---隐形知识。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是一种隐形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隐形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显性知识,还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隐性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基础活动经验,渗透数学基本思想。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在教育这条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路上,在执着行进的路上,前方道路越来越清晰。我们需要这样的讲道理的数学课堂,还数学以本来面目,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