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特别美好的字眼,它代表着安心、安宁,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如何让家成为自己最棒的放松地,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时代的人大概很难真正做到淡然的“扔扔扔”,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记得刚上初中那年的春节假期,在城里工作的爸爸的朋友到我乡下老家去做客,给了我们姐弟四人每人十元的压岁钱,对于当时不知道零花钱为何物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计划了无数种购物计划,最后,千挑万选的从书摊上买了一本《少年文艺》,那是第一本在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个人的书,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姐姐笑话我说,你连标点符号都快背出来了。现在的我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对于买书这件事却有着很深的执念,而且从来不吝啬,先生指着家里遍地堆放的书半开玩笑地问,这些书你都看完了?你可真是买书如山倒??!曾经无书可读的窘境所带来的恶果就是不舍得扔书,自己买回来的各类书籍自不必说,就连女儿的教科书、练习册,甚至是考试卷和作业本都不舍得丢掉。对于书本如此,其他诸如穿过的没穿过的衣服鞋袜等也是差不多的心态,总觉得说不定哪一天还能用上呢?从小到大,父母亲总是教导我们姐弟四人: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宁愿胀着人,也不要烂了盆。即便是到了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的今天,仍然没有勇气心安理得地剩饭剩菜,衣服明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穿过,换季收拾的时候仍然不舍得扔掉,默默地叠好放进衣柜里。
想要将自己的家打造成真正的放松地,做到书中所提到的“舍”的境界,内心真正安全感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安全感的获得也是如此。记得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这样的场景,佩奇与弟弟乔治去游乐场玩,陪同他们的爷爷感慨地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也爱玩佩奇姐弟爱玩的游戏??吹秸饫镂揖拖氲轿业母副裁牵窍衷谝捕汲晌⒆用堑囊棠?,他们大多经历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孩子们今天的生活状态,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恐怕要到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才能摆脱这种安全感匮乏的心理阴影。《断舍离》一书的作者山下英子女士所在的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好学生”,处处学习我们、模仿我们。但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国力得到迅速提升,二战以后,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不管是综合国力还是社会保障体系,都能给普通民众带来免予“物质匮乏的心理恐惧”,给他们心理上安全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想要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现在就开始高高兴兴的让身体行动起来。起初可以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即便只是一个抽屉也是可以的,更夸张一点,即使只是一个塞满了购物小票的钱包,也能提高我们实施断舍离的兴致与乐趣。动机有了,兴致也提高了,接下来就是动手去做了:Just do it!
知道与做到之间,还存在这天壤之别。将两者链接在一起的,唯有练习。我们要为自我提升提供练习的机会。
书中提到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关于分类整理、存放的方法。关于分层分类,最初是由英国植物学家林内提出来的。而分层分类思维,不仅仅对断舍离的实施至关重要,而且还能运用到学习、工作与生活当中,比如小学数学学习中分类归纳。
如果我们刚开始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参照垃圾分类法,从最简单的“三分法”开始。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可以毫不犹豫的扔掉(在自己还没来得及后悔之前就扔到垃圾桶里,一了百了)。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书中提高的另外一个非常棒的方法就物品的“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这个方法完全可以拿来就用,不需要任何改动或改进。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一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二是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因为东西放太多的话实在是会影响美观的;三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营造出高品位的感觉。限制了物品的数量之后,“扫、擦、刷”的工作也就变得轻松和快乐了。难以理解的是,我竟然直到今天才知道这一原则。说起来有些悲哀,对于教育一词的理解我们似乎有些狭隘,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只要孩子读个好学校,学习成绩好,以后考上“985”“211”之类的所谓的好大学,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生活常识与技能呢?个人素养与审美呢?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生活技能和个人审美这一块是非常缺乏的。
记事以来,印象深刻且不断重复的出现在我的梦境里一共有两件事,一是明明知道考试时间快到了,却总是无法到达考场,要么是没赶上车,要么就是会被其他事情岔开,等到想起来考试这件事的时候,考试已经结束了。二是梦境中突兀出现的满屋子的垃圾,即便是在梦境中,自己仍然能清晰地体会到那种濒临崩溃的情绪……我有理由相信,这个一再出现的梦境是在提醒我,该是提高自己生活技能的时候了,为了自己,也为了让我的孩子有一个可以学习与模仿的好榜样。
最后,当家真正成为我们身心放松地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品质也会不知不觉的提高很多。收拾屋子就是驱邪,打扫就是净化。
如果你不擅长收纳,就要削减物品;因为讨厌打扫,所以就应该不在看得见的地方乱放东西,好让自己轻松一点。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住所的大前提是确保健康和安全。堆了一大堆东西,满是灰尘,还滋生出霉菌和螨虫,这样的环境可绝对算不上健康。
呼吸的品质也和食物和水一样重要,甚至比它们更重要。
有人甚至很“极端”的表示,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另一方面,有人崇尚“购物使人快乐”,我也是能够理解的。
先生姐姐家的女儿曾经说过,舅舅他们虽然收入比我们高,但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不高。听到这样的话,先生的内心并不服气,但仔细想想,外甥女的话其实不无道理。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当人们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皆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会开始注重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年轻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房子是新是旧,这个并不重要,里面的东西堆得太多太满,就会影响健康,不利安全。
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让我们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断舍离》一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推崇的理念,比如自省自律、比如不要贪婪,比如通过物质的断舍离逐渐达到心灵与思维的明晰与理智。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而安全感的获得却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个人成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世界人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影响与挑战。几乎是一夜之间,一切都变得不确定,很多人提出来“回归基础消费”的理念,当社会开始出现抢购、囤货,恐慌情绪蔓延的时候,我们将如何面对这样的心理考验?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