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与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兄长。季历贤能,又有一个有圣德的儿子昌,周太王想立季历为太子,以便传位给昌。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楚,像当地土著一样剪发文身,以示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季历最终继位,称为王季,昌后来继位,称为文王。
太伯逃到荆楚后,自称勾吴。荆楚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他的有一千多户人家,尊立他为吴太伯。 吴太伯没有儿子,去世后,弟弟仲雍继位。
这次谦让是共赢,周太王得偿所愿,季历和昌父子俩依次当了国王,太伯和仲雍获得美名,并依次当上一方大佬。等他们的晚辈再谦让,就出问题了。
君位在仲雍子孙中,传了十几代,传到寿梦。寿梦继位后,吴国开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寿梦在位二十五年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想让他继位,季札谦让不答应,于是立长子诸樊为太子,代理国政。
这是季札第一次谦让王位,没问题。
诸樊继位,服丧期满,要把王位让给季札。
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不看好新立的曹君,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新立的曹君。君子称赞子臧能遵守节义。您是嫡长子,合法的继位人,谁敢代替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我虽没什么才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
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为王,季札抛弃家室财产去做平民,吴国人只好作罢。
这是季札第二次谦让王位,也没问题。
诸樊在位十三年去世,留下遗命,把王位传给余祭,目的是想把王位依次传给弟弟,一定要把王位最后传给季札,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嘉奖季札让国的义举。
余祭余眛兄弟二人,也都想把王位依次传下去,这样就能传给季札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号为延陵季子。
余祭在位十七年去世,余眛继位。余眛在位四年去世,生前传位给季札。季札辞让,逃走。
吴国人说:“先王有令,兄终弟及,一定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季札现在逃走,那余眛成为兄弟中最后一个当国君的人。现在他去世了,他的儿子应当继位?!庇谑怯盗⒂啾t的儿子僚为吴王。
这是季札第三次谦让王位,问题出现。
问题的核心人物有两人,一是吴王僚,一是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公子光认为:“我父亲兄弟四人,应当传国传到季札。季札不接受王位,我父亲是最先当国君的,既然没能传国给季札,我应当继承我父亲的王位。”
吴王僚和公子光当国王都有道理,仔细琢磨琢磨,公子光占理多一些。吴王僚以及拥立他的人,肯定不这么认为,所以冲突流血在所难免。
伍子胥逃到吴国,向吴王僚陈说伐楚的利处。公子光说:“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害,他劝您伐楚是为了报私仇,对吴国没有好处?!?br>
于是伍子胥明白公子光有他志,寻找到一位叫专诸的勇士,介绍给公子光。公子光十分高兴,把伍子胥当做宾客对待。伍子胥退居郊野耕作,等待专诸大事成功。
吴王僚在位十二年冬天,楚平王去世。第二年春天,吴国想趁楚国有国丧而攻伐它,派公子盖余、烛庸带兵包围楚国的六、灊(qián)二邑。派季札出使晋国,来观察诸侯的动静。楚国派兵断绝吴兵后路,吴兵被阻不能回国。
于是公子光说:“机不可失。”告诉专诸说:“不争取怎么能得到!我是真正的王位继承者,应当立为国君,我要争取。即使季札回来,也不会反对我?!?/p>
专诸说:“王僚可以杀掉了。他的母亲年老孩子年幼,而他的两个弟弟率兵攻楚,被阻断了归路。现在吴王境外被楚国所困,而国内没有刚正忠直之臣,形势对我们有利。”
公子光磕头说:“我公子光的身体,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事都由我负责?!?
四月的一天,公子光把甲士埋伏在地下室,请王僚来家宴饮。王僚派兵列于道旁,从王宫一直到公子光的家,大门、台阶、屋门、坐席旁,也都布满王僚的亲兵,人人手持利剑。
喝酒喝得尽兴时,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派专诸把匕首藏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献上去。专诸到王僚面前,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王僚当时就死了。王僚左右亲兵也杀死了专诸,王僚的人群龙无首,混乱不安,公子光命埋伏的甲士,把他们全部消灭。
于是公子光自立为国君,称为吴王阖闾。阖闾为报答专诸,封专诸之子为诸侯国大臣中爵位最高的上卿。?
季札回到吴国,说:“只要对先王的祭祀不废止,百姓不会没有国君,社稷得到奉祀,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责谁呢? 我只有哀悼死者,事奉生者,来对待天命的安排?;雎也皇亲约褐圃?,就应听从新立之君,这是先人的原则啊?!?/p>
季札到王僚的墓前,回复自己完成外交任务,悲哭一番,回到朝廷中,等待新君的命令。
盖余、烛庸带兵被楚军围困,听闻公子光杀死王僚自立为王,就带领军队投降楚国,楚王把他们封在舒地。吴王阖闾在位三年,与伍子胥、伯嚭领兵伐楚,攻取舒地,杀掉了盖余、烛庸。
自此,因谦让引起的王位之争结束。
季札谦让有错吗?没错。他错在只顾着自己谦让了,忘了把谦让的美德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