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积攒东西的人,当时,我把自己的这种喜好归结为“怀旧”。好像是从有了孩子之后慢慢变得喜欢周围简单、清爽,记得出院时,医生严肃地叮嘱:家里一定要多消毒,尤其是接触孩子的用品。
所以,我们便开始每天用浸泡了消毒片的水擦抹家里的一切,为了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尽量在桌子上不放或者少放东西,只把每天使用的放在外面,其他,有的扔掉,有的收进收纳柜,渐渐地,学会了断舍离。
同时,家里也变得空旷和整洁了很多,就如同山下英子在《断舍离》里面讲的,每次打开家门,是一种轻松的感觉。
“断舍离”有三个层面的意思: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断舍离的过程是“减少、分类、收纳”。先说减少,一是对待家里已有的物品,以自己为主角,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二是在选择物品的时候,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我的心得是,控制物品的数量。通过严格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能够提升品味。
在整理和收纳上,最重要的方法是三分法。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床患氖漳煽占渲荒芊怕叱?,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五成,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放一成。
断舍离最终的目标是“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从当下这个时间维度着眼,所呈现的状态是让居住空间在不断地循环代谢的前提下,永远保持这变动流转却明快简洁的状态。
断舍离的方法非常简单,实质是在不断累加的生活中学会减法,但山下英子并不是提倡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通过与自己身边的物品产生链接、清理、整理之后,这些行动给心灵带来了变化。
断舍离所追求的状态是心怀觉悟与勇气的乐天派。这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在瑜伽里,人们把这种感应能力叫做内在智慧。
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你会得到收获很多方面,比如“选择力”,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比如“感知力”,和深层次的自己对话;比如“幸福力”,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从而发现真正的自我。
在断舍离学会选择的过程中,你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需要的物品上,便会选择使用好东西,记得告诉自己值得拥有高品质物品。
生活是要有情调的,也是要有艺术感的。断舍离与其说是一种家居整理术,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己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