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面随想
今天元宵节,本该吃汤圆,却煮点面吃,因为有素菜,也喜欢吃面,也简单。
本可以街上吃的,又自己煮,因为自己煮,可以比街上的一两面更少,可怜的减肥的我??!
玩手机,坐等水开,扭头时,灶上早已烟雾缭绕了。在等面熟的时间里,看面条在沸水里翻滚,突然想起一些往事来。那些年,两个公办教师养一个小孩儿,还要经常去开小卖部的黄孃那里借点钱,才可以吃到下一个月。她曾经教过我一个节约的技巧。在煮面的时候,当锅里的水起涟漪的时候,就可以下面了,在面条将熟未熟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道理是先把面软化了,最后又利用余温把面条捂熟~若不是久经生活困苦煎熬的人,怎能想不出这些办法来~只是为了节约一点点燃气?
记得我第一次实验,运用不当,把面条煮成了糊糊,自己心疼,还要忍受家里人的责备!给他们重新煮面,我悄悄的把面糊糊喝了!那个时候就盼望着吃点好吃的。后来渐渐的把这个技巧运用娴熟了,感觉自己节约了不少,暗自得意!
随着工资的增加,吃穿用基本上不用忧虑了。也忘记了这些技巧,追求麻辣鲜香,人也吃胖了!现在不是想着怎么吃好的,而是想着怎么吃撇点,弄来弄去的,让人做美食的欲望都没有了。
其实生活就这么奇怪,忆起这些往事,想到一个词语~过犹不及~吃得不好也愁,吃得太好也忧!
过犹不及也是中庸之道的一部分。
其实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哲学观点。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第三层理论: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庸的基本词义是需求,是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间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量与所付出的量。比如吃饭要七成饱,就是人和食物之间的互动的量。
在年轻的时候不懂事,提起中庸之道,嗤之以鼻,认为是一个贬义词;现在才发觉它的妙处?;茓闹竺嬷?,也含有中庸的意味(肯定她不知道),水未爆开,面已入锅,面未全熟,火已抽离。也和书法的运笔之道契合,欲下先上,欲右先左,讲究藏锋,讲究协调,讲究避让,讲究中正。
俗话说“五十而读周易”,估计要到一定岁数,经过了一定的阅历后,才可以懂得生活的真谛,才会体会到这些中庸之道的妙处,让心情生活~充淡,平和而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