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读《陆小曼传》有感?
关于爱与背叛,生活与生存,关于优雅与庸俗,张扬与隐忍,都是这个叫做陆小曼的女人用一生的故事演绎的。
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师辈出,风云人物争相登台的时代。那个时候的爱情,当属文人墨客之间的最为缠绵悱恻,令人动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追忆,也有许多才子佳人的命途让人慨叹。
说起陆小曼,人们自然而然的把她当做徐志摩的附属品。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的离世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徐志摩的父母还是朋友,甚至于是我们这些后人,都认为陆小曼是个不折不扣的“祸水”。亦或者是我们这些读者太喜欢徐大诗人的情意绵绵,所以把陆小曼推向了反面。通过深入了解陆小曼后,我不免为自己之前的肤浅评价感到惭愧,其实我们谁都没有资格这样评价她。
陆小曼是一朵奇花,不是清淡的菊,不是高雅的兰,不是冰洁的莲,而是一朵误入人间又历经劫数,沾染着红尘烟火的富贵花。她确实是朵独特的富贵花,少女时期以名媛身份盛名北平,婚后又以才女形象闻名上海。连胡适都说 “她是旧时北京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似乎日月星辰都围着她一个人转”。
陆小曼的感情道路经历坎坷,但令人羡慕的也正是她一生的三个男人都十分爱她。19岁与王赓结婚,门当户对,父母包办。只可惜这位青年才俊的海归并不能达到与娇妻灵魂交融的高度。进入婚姻围城的陆小曼,像被折了翅膀的小鸟,她渴望冲出围城获得自由。她喜欢众人羡慕的眼光,喜欢被簇拥,喜欢交际应酬的热闹。诚然在一段感情里,有人喜欢策马赶路,有人喜欢林间漫步,有人想要熠熠生辉,有人愿做闲云野鹤。不是谁对谁错,没有谁比谁更优秀,而是两个人节奏不一样也就没办法走下去了。很显然王赓不是陆小曼的理想伴侣,但徐志摩是。
徐陆两人的爱情一波多折,尽管两人的感情遭到来自各方面世俗的反对,但两人依然真诚的挚爱着彼此。可能是两人都曾拥有过一段包办婚姻的遭遇,也可能是源自浪漫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然而遗憾的是这段来之不易婚姻只有短暂的五年。
这世上,只有最深的爱,才懂得放下和成全,只有最深的爱,才能支撑起孤独的守候。这份深爱,离婚后终身不娶的王赓有,二十八岁执着守寡的陆小曼有,自愿陪伴三十三载的翁瑞午也有。
翁瑞午是陆小曼孤苦无依,黯淡生活里唯一的光芒。他陪她抗争病魔,带她戒鸦片,让她学国画,鼓励她整理《徐志摩全集》,就连临终前翁瑞午最担心的还是陆小曼,他抱拳拱手,托付友人赵家璧和赵清泉:“我要走了,今后托付二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感激不尽”。
晚年时陆小曼回忆道:“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我始终至爱志摩,不过是年岁长久遂委身矣。但也绝无爱情,只是亲情罢了”。
关于陆小曼和翁瑞午的这段感情,有人说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佳话,有人说是一段不堪不雅、不伦不类的过往。爱情也好真情也罢,陆翁二人的这段感情我不敢去妄加评论,因为在我仅有的见识中没有一个人能像翁瑞午一样无怨无悔,细致入微。
读完全书后,一身轻松,半美半悲又半惆怅半感怀。仿佛自己也在淡水浮云里走了一遭,看了一位痴情才女的起伏人生。有人说她浪漫,作为交际花抛头露面;有人说她任性肆意,花钱流水逼迫徐志摩疲于奔命;有人说她骄纵狂妄,游刃于男性世界,有人说、有人说、半个世纪里依旧众说纷纭……
花开花落春秋几度,人世多沧桑,云卷云舒闲踱万里,青天换明月。这个奇女子被世人唾弃,就是因为她大胆地选择了爱,红尘一梦她爱的至情至性,任凭世人非议也不为自己辩白,孤枕寒床几十年苦守逝去良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承受多少寂寞就有多少故事。
多少华丽的辞藻,无一不渲染着她的美貌,她的才情和她的智慧,或许这光芒太过夺目而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痴情。都说读三遍林徽因,不如懂一次陆小曼。读懂了陆小曼,或许就读懂了女人宿命中的所有可能。
荼蘼花开,开放时恣意、耀目,而后渐渐寂灭,多少浓情执着,终是归于泥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