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效和摇滚炸裂的年代,究竟什么才能打动人心?澳大利亚粘土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也许能回答我们这个问题。
看这部电影不需要可乐爆米花,也不适合两两相伴一起看。这是一部写给你自己的,写给那个从来都孤独的自己,写给那个可能不被这个社会接受的弱小的你。
单调的颜色和缓慢的场景变化?;嬉恢≈≌箍?,导演通过半写实的剧情与我们讲述了犹豫的小姑娘玛丽和自闭中年大叔马克思跨越时间、地域的友情故事。
影片开始,讲述的澳大利亚的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个叫玛丽的姑娘,从出生额头就有一块棕色的胎记,因为这块棕色胎记和不同于其他人的棕色眼睛,玛丽倍感自卑和孤单。
除此之外,她时常被母亲嫌弃,父亲也很少陪伴她。这样平凡又孤单的童年,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就在这一天,8岁的玛丽开始给远在纽约的陌生人马克思写信,倾诉自己的心事和疑惑。
影片的男主人公马克思是一个中年肥胖自闭症患者,偌大的纽约城与马克思格格不入。与周围的居民相比,马克思更喜欢他的“隐身”的朋友——显然他的心理医生并不这么认为。这一天马克思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的笔友的信。于是贯穿马克思余生的友谊,正在徐徐展开。
马克思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焦虑,无法辨识人的表情,不能通过脸孔表达情绪,一个朋友都没有。马克思极其害怕和人相处,一想到社交,马克思就感觉紧张、焦虑和手足无措。
玛丽信件的到访,打破马克思平静而有规律的生活。44岁的马克思认真的回答8岁玛丽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如何应对小伙伴们对玛丽棕色胎记的嘲笑。
玛丽听从了马克思信中的话,告诉那个欺负她的男孩,她将来在天堂是主管巧克力的天使,那个男孩哭着走了。因为某种疾病,马克思无法流泪,玛丽就给他寄了一瓶自己的眼泪。马克思站在镜子前,将眼泪抹在脸上,体验着玛丽的泪水——类似的动人段落俯拾皆是,正如嗜吃如命的肥胖源于内心无穷无尽的难以排遣的悲伤。
马克思是这样总结他的人生的,幼年父亲离开,母亲开枪自杀,邻居以略带戏剧色彩的方式离开人世——但是这并不影响生活的冰冷和现实。
很多时候,玛丽的未知和疑惑都会打开马克思痛苦的童年回忆。
并不是每个问题马克思都能回答。但是就算会开启童年痛苦的记忆,就算会焦虑和痛苦,马克思还是会毫无保留的为玛丽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开疑惑。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几十年后的马克思再去想小时候的事情的时候已经懂得如何解决,他撕开自己的伤疤,然后跟玛丽说怎么疗伤。
玛丽和马克思的来信一直穿插在电影之中,每一封都是一段人生的解读,那是玛丽的未知和马克思的解读,玛丽和马克思两个人似乎都不被造物主喜欢,一个外貌有缺陷,一个性格不健全。他们生来就孤单,但是两个孤单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给了对方完整的人生。
影片结尾玛丽鼓起勇气来到了马克思的公寓,但是打开门之后发现马克思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马克思脖子上还挂着小时候为了区分情绪画的面部画像小册子——就算再生命的最后时刻,马克思还在为迎接最好的朋友而努力。
马克思公寓的墙壁上贴满了玛丽和马克思这些年来往的信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马克思开始将玛丽的来信拿熨斗熨平,并珍藏。
看着满墙的信件,以及玛丽小时候画的画像,就好像看着时间静静的流过。
在马克思给玛丽最后一封信中写道
人生就像一场单行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珍爱的人在人生之路上相遇。
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都生来孤独。如何过好这一生,最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自闭又如何,褐色胎记又怎么样,这都不能成为不爱自己的理由。
就像马克思一直在问的问题,为什么不正常的是我,而其他人是正常的?为什么老老实实还是会被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人类在做不合逻辑和愚蠢的事情却说我不正常?
既然生来孤独,那就接纳全部的自己。
--------------------------以下是最令瞌姐动容的最后一封信的内容--------------------------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