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会至此,已经是最后一课了。这最后一课通常是有套路的。在最后一课里,佛陀再次强调对于金刚会的内容,要受持、读诵和为人演说。
受持,就是练习。某甲多次说,般若波罗蜜是练成的,绝不是懂个道理就行了。读诵,是熏染,重复之,熟悉之,直至烙印在心底深处,带有自传播的意思。至于为人演说,就是向他人传播了。
前几天王博士传一篇研究佛教网站的论文给某甲,某甲看到里面论述佛教网站不重视版权,觉得这种说法太外行。传播可以称得上是宗教的生命,很多宗教的小册子背后都印着:欢迎盗版、复制呢。
为了鼓励大众练习、读诵和传播,佛陀用那一贯的套路,以利诱之。佛陀说:须菩提啊,如果有人以无量劫的世界七宝,都拿来布施,得到的利益很大吧?
不等须菩提回答,佛陀继续说:如果想成佛的人,对于金刚一会所讲的内容,哪怕是其中的几句话,进行练习、读诵、传播,得到的利益比前面布施的那个利益都要大??!
而且呢,你们进行传播的时候,要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佛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传播者面对各种不同的对象,应该具备的心态则是:无分别心、空寂心、无所得心、无胜负心、无希望心,无生灭心……
这样才叫做如如不动。这不是某甲说的,这是六祖慧能的金刚口诀里说的呢。
为何佛陀对传播具备的心态也要做个说明,因为,传播本身也是在练习般若波罗蜜呀。传播者也是练习者呀,不能口说般若,心行却不在般若。
而且传播这件事,属于有为法的范畴,以上的心态要具有,终因为一切的有为法,最后都不靠谱。佛陀于是爆出金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什么是有为法?以某甲的浅见,一切靠大脑思维谋划,从而去实施的行为,展开的行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有为法。这些有为法有什么特征?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这六样东西,梦有醒来的时候,幻有消逝的时候,泡有破灭的时候,影有不见的时候。露有晒干的时候,电有不住的时候。哪一样是能恒在,能抓得住的呢?
所以呢?一切有为法的东西,都应该把他们看作是梦幻泡影以及露电,因为抓不住,就算抓住也不能恒在,那就减少些刻意,多点自然吧。
你要抓就去抓,只是不要因为抓,伤了自己的本心,伤了本心都要抓,就是执着啊。
如果有一天,了悟本心,顺本心而行,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就是无为的境界了。从表象看,什么事情都做,但却是无为的境界。
金刚会上,前面也提到了般若波罗蜜的窍诀,就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悟道的人的差别就是无为境界的差别,无论差别大小,早已将充满知见和辩论的头脑抛弃,顺着本心行事。
世人理解“无为”,容易当作是什么事情也不做。大谬!无为是悟道的境界,就个人而言相当于换了系统啊,以前是由头脑意识驱动的,现在是由本心本性驱动的。
此处还有个大的误区,就是将本心本性理解为个人的欲望,认为顺着欲望,就是顺着本心,放纵欲望就是顺其自然的无为。这里欲望驱动还是头脑这个老系统在起作用。
一件事情来了,个人会有反应,但是这反应到底是在顺着本性本心还是顺着头脑欲望呢?还真不容易弄清楚。在《庄子·大宗师》中,这个顺着本性本心,就是顺着天道而行,说法不同,意思差不多。
庄子说,怎么知道行为到底是发自天性而是人为呢?是人为还是发自天性呢?哎呀,这个门槛很高啊,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意思是,你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呀,先要悟道,成为真人啊。
头脑欲望的这个老系统,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要让位给天道或者本性本心这个大系统,首先要破除四相和四见之类的知见,让头脑的思维和欲望歇下来,直至空灵,然后交由大系统来掌管,这个过程就是般若波罗蜜的过程,也是成为真人,到达无为境界的过程。
这个秘诀佛陀告诉大家,众人皆大欢喜,金刚会下课了。
大家欢欢喜喜练习般若波罗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