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还是要看人的起心动念。举个例子来说:一棵大树,如果它的根是药性,那么它的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如果它的根是毒,那么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性,毒性十足的树根绝不可能生长出灵丹妙药的枝叶。同样,如果带着贪嗔的动机,居心不良,意乐不净,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但实际上只会变成不善业。假设内心清清净净,纯正无暇,那么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是在造恶业,但事实上已经成了善举。《功德藏》中说:“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p>
甲一;闻法方式分乙一发心、乙二行为
乙一:发心、丙一: 广大益乐菩提心之发心、
丙二: 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分
乙二:行为
丙一所断之行为
丙二应取之行为
甲二:所讲之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
乙二不共外加行。
共同外前行分四个部分:
丙一:暇满难得
丙二:寿命无常
丙三:轮回过患
丙四:因 果 不 虚
丁一: 所断之不善业?
丁二: 应行之善业?
丁三: 一切为业之自性?
一切为业之自性:
上至有顶,下至无间地狱底丛的一切有情各自感受不可思议、千差万别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自于各自往西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
本章节分两大部分。总说和分说两个部分来分别说明个人善业、恶业的因果上都是真实不虚的。所有恶业、善业根源还是来源于个人的起心动念,从我们个人的念意的的好坏,再去拔除恶因的根部而不是在果上找原因。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云:
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善业。
【功德藏】中也说:
树根为药芽亦药,树为毒牙何用?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从个人心念的根源部分,分善业、恶业两部分因上再找其根部的病根,并举例舍卫国孤独园毒树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大树的根如是药性,结果就是药性,根部如果是毒结果一定也是有毒的。如何去掉毒根不至于反复循环呢‘当尽其根’才能够断其果。同样善果和恶果完全是由我们有个人善、恶两部分的念来导致行为上的果来造成的。
平时我们在认知上的最基础部分就是观察个人自心良、善的重要性极为重要。
不让自己不好的习性反复在烦恼下行持而是要以清净心、欢喜心、利他心摄持。如何区分善恶呢,就是观察自心是否利他心摄持尤为重要,而不是表面上所做看起来所为善业、实际上也只会变成不善。这里通常做生意的人很多时候看起来利他,其实很多猫腻还是利己心作怪。自己也有体会真正生起利他心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要不断串习观察自心才会有觉醒。
为什么不能够做到内心清净,还是个人贪嗔痴的习性在作怪,在平时没有自我观察自心随着往昔业就去了,例如喝酒、杀生、吃肉、、、只是想到不好但是在行为上却控制不止自己,也没有好好观察及时铲除毒根的恶意识,才会造成恶果的成熟不易拔除的主要原因。
毒性十足的贪嗔痴平时紧跟着自己却不易觉察,随业走这些这是可怕的。不易觉察、觉察后又难以拔除,主要也是个人的起心动念来摄持。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前辈大德所讲的那样,先观察自心有没有贪嗔痴烦恼。如果在烦恼的趋势下行持,果报肯定不好。如果以清净心、欢喜心、利他心摄持就算做事不如法,实际上也是功德无量。
本章节难点是在 不易觉察内心清净心我们很难做到。恶的因拔除之重要、再次回到深信因果不虚上建立心念。
以上分享下讲考? 也许你也会有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