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遇见DISC,当时觉得这个模型还蛮有意思的。在平常工作生活中也尝试使用着,比如内外部合作沟通、组织问题分析、团队管理、员工辅导等等。后来用DISC理论结合沟通开发和讲授了几门课程,每次效果都很热烈,学员反馈也很有帮助,让我觉得深入的学习它非常有意义。在机缘巧合下,我参加了DISC国际双证班,得到国内权威老师(李海峰和任博老师)的亲授和认证, 让自己更加系统的学习了DISC,并拥有了专业的测评系统和测评报告解读技巧, 还一不小心成为了DISC社群的联合创始人,同时链接了很多国内大咖,体验着优秀社群的学习支持,真是一件让人开心又兴奋的事情。
? ?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感悟到了很多:
? ? 1、DISC是研究人的行为风格倾向性的工具,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DISC,而且每一个因子都是动态变化和可发展的。
? ? 2、DISC不是评估工具,而是一种评测工具;它不是基于过于,而是面向未来。DISC强调的是你现在的行为呈现,而不是过往的性格塑造。
? ? 3、凡事都有4种解决方案,可以学会让自己在不同的场合适当的使用不同的行为风格。海峰老师说:如果不懂得变通,过往的成功经验,将是你未来失败的原因!DISC帮助我们扭转习惯的过去式思维,掌握向前看的视野思维。虽然自己只习惯一种套路,但借助DISC至少能多出三种。结果不只是影响到与自己很像的人,还能轻松感染所有特质的人!
? ? 4、努力和智力决定你物质水平,对人的敏感度决定你的影响力。在这个多变和赋能的时代,很多流程、制度、工具、硬件都将趋于一致,未来的组织力依靠的是人才的自我驱动力、创造力等,“情绪劳动”会引领下一波生产力变革的潮流,组织不再是分配任务和监工,而是懂得识别员工的专长,兴趣,让这些与客户希求客户更好的匹配,而DISC就是这样一个科学而又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 ?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DISC适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可以和不同领域结合。
? ? 1、DISC与人力资源
? ? (1)招聘:组织战略意图和目标确定、业务设计和组织架构、流程清晰后,最重要的是确定人才标准和评估人才的匹配度,DISC软件系统能够将人才胜任力标准转化为测评的指标,通过系统测评能够精准的分析人才的匹配度,提高合适人选的命中率。
? ? (2)学习发展:通过DISC深入理解员工的行为特质,针对不同特质的员工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和职业发展路径。
? ? (3)人才激励:理解不同员工的激励因子,才能更加有针对的激励员工,而“懂得员工”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 ? 2、DISC与沟通艺术
? ? 我自己开发和讲授很多的沟通课程,将DISC与沟通技巧“准表达”“懂倾听”“会提问”相结合,可以帮助员工在向上沟通,跨部门沟通中,不仅能取得良好的绩效结果,还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 ? 3、DISC与管理
? ? 管理者掌握了DISC后,在做团队管理规划的人员分析时,清晰的知道团队成员每一个人的行为倾向,优势和劣势,与其他成员的互动方式,真正做到人岗匹配。在未来任务推进的过程中,布置任务、辅导下属等环节也能针对不同的员工特性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最后,能根据团队成熟度来调整自我风格。
? ? 4、DISC与市场营销
? ? 这次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个时代不能将客户只分男性和女性,而是要分特性。了解了不同行为风格的客户兴奋点后,能针对性的给出营销对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 ? 5、DISC与家庭
? ? ? 在婚姻中,我一直有用DISC的一些原理去与丈夫和公婆相处,比如,我的先生是一个高C,在购买一些价格比较高的东西时,让他去分析和对比,这样就不会花很多冤枉钱,而且他对分析和对比十分着迷,他还很有成就感,我还能乐得清闲,哈哈哈。再比如既然他是高C,那我就不要太期待他会在什么特别的日子搞浪漫,如果有,是惊喜,如果没有,很正常。我能很好的管理预期哦,理解他,能减少很多矛盾。
? ? ? 当然,同理,在和公婆相处、小孩教育方面也同样适用,就不一一阐述了。总之就是觉得越用越有意思,让我深深着迷。
? ? ? 最后,感谢遇见我们F67-24组的小伙伴们,与你们一起学习,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感谢自己在最好的时间,遇到了最合适的你——DISC;遇见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