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 人中龙虎
朱熹一生交友广泛,培养的门生数以千计,然而与之交往最深的朋友,当数辛弃疾和陆游。他们是南宋时期的“人中之龙”“人中之虎”,一个是热心教育、穷研理学的哲人,一个是叱咤风云、忧国忧民的词人,一个是家国天下、爱国如家的诗人,三人结成莫逆之交,是建立在共同的抱负和爱国思想基础上的。
一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也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东坡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21岁时聚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张安国擒拿带回建康(今南京市),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朱熹和辛弃疾两人,抗金复国的主张是一致的。早在隆兴元年(1163年)入对时,朱熹在奏札中就指出,宋对金“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是皆天理之自然。”辛弃疾在乾道元年(1165年),写成著名的主张抗金北伐的《美芹十论》。
辛弃疾与朱熹的密切交往,应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间。
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朱熹义兄刘珙去世,朱熹前往弋阳哭迎棺柩。时辛弃疾出任湖北转运副使,两人相会于信州(今上饶市)。初次见面,两人留下十分深刻印象,从此一个善于思维的人与一敢作敢为的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朱熹49岁生日时,辛弃疾寄来一首《寿朱晦翁》诗:
西风卷尽护霜筠,碧玉壶天月色新。
凤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
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当时,辛弃疾已把朱熹当做儒学泰斗人物来对待,认为自唐尧以来的几千年中,能与朱熹相比的仅有二、三人。
淳熙七年(1180年)冬,辛弃疾调任隆兴(今江西南昌)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时正值严重旱灾,辛弃疾担负起救荒使命,对朱熹南康救荒非常赞赏,他在大街上贴出赈济榜文,只用八字:“劫禾者斩,闭粜者配!”朱熹赞扬他,说“这便见得他有才”。
淳熙九年(1182年),辛弃疾被朝廷一度罢用,闲居信州,朱熹听说后为之愤愤不平。他经常对弟子说“辛幼安是个人才,岂有使不得之理!”还称赞辛弃疾“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p>
绍熙三年(1192年)六月,辛弃疾任福建提刑,赴任途中特意过建阳,与朱熹会面,商计经界、钞盐等改革之事。
九月,辛弃疾任福建提刑兼福建路安抚使,便再往建阳问政于朱熹,朱熹赠他三句话:“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希望他要仁刑兼施,政教并化,宽严齐用。辛弃疾虚心听从并加以落实,使他在福建治政名声鹊起。
这一年冬季,宋光宗召见辛弃疾。辛弃疾在赴临安行程前,特意第三次赴建阳考亭拜访朱熹。
绍熙四年(1193年)八月,辛弃疾在朝只当了几个月的大府卿后,又再任福建安抚使。于是,辛弃疾第四次到建阳会见朱熹,朱熹手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作为辛弃疾二斋室的赠礼。两人还同游武夷,泛舟九曲。朱、辛二人诗兴大发,除了朱熹首唱出脍炙人口的十首《武夷棹歌》外,辛弃疾亦作棹歌十首,其九曰: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在辛弃疾眼里,朱熹是一个隐卧山中的“帝王师”,他希望终究有一天,朝廷会起用这个怀才不遇的白发隐臣。
“庆元党禁”发生后,对于韩侂胄的所作所为,辛弃疾非常气愤。韩侂胄想借用辛弃疾名声起用他,辛弃疾愤然说道:韩侂胄岂是能用辛稼轩来建立功名的人!我辛稼轩又怎么会依附韩侂胄以求取富贵呢?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朱熹在庆元党禁迫害中去世。辛弃疾作文哭祭朱熹:“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他还写下《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一词: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词的最后,辛弃疾化用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来称颂朱熹的文章、事业不朽。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此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九月初十,辛弃疾在大呼“杀贼”声中,带着恢复中原的信念离开人世,享年68岁。
二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雄浑豪迈,激昂慷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朱熹与陆游之间的交往,一样也要追溯到淳熙年间。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被贬官到建安(今建瓯市)任福建茶盐公事,时常前往崇安(今武夷山市)拜访朱熹。由于相同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从国家的前途命运,到个人的生活细节,无所不谈,结下深厚的情谊。
? ? ?淳熙七年(公元1179年),陆游又被罢官,回到浙江老家。此时,朱熹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前往浙东赈灾。朱熹通过各种渠道征集赈粜米粮,救济灾民,得罪了一批官员。陆游闻悉后,为声援朱熹,作《寄朱元晦提举》诗:
市聚萧条极,村墟冻馁稠。
劝分无积粟,各籴未通疏。
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
征科放宽否,尚及麦禾秋。
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的武夷精舍建成。陆游意欲亲自前来祝贺,但因路远体衰,只得遥寄《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二首:
先生结庐绿岩边,读易悬知屡绝编。
不用采芝警世谷,恐人谤道是神仙。
蝉蜕岩间果是无?世人妄想可怜渠。
有方为子换凡骨,来读晦庵新著书。
庆元党禁期间,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纷纷与朱熹断绝关系。但陆游始终如一地与朱熹保持密切的联系,诗书往来不绝。
庆元三年(1197年),朱、陆二人皆已到迟暮之年,好友严居厚赴剡中(今嵊州市)为官,临行前,朱熹要他去拜望陆游,作《题严居厚溪庄图》诗:
平日生涯一短蓬,只今回首画图中。
平章个里无穷事,要见三山老放翁。
陆游用朱熹诗韵,写了一首《次朱元晦韵题严居厚溪庄图》:
鹤俸元知不疗穷,叶舟还入乱云中。
溪庄直下秋千顷,羸取闲身伴钓翁。
这一年冬天,朱熹还寄纸被(古时用藤纤维纸制成的一种被子)给陆游御寒,陆游作《谢朱元晦寄纸被》二首答谢诗:
木枕藜床席见经,卧看飘雪入窗棂。
布衾纸被元相似,只欠高人为作铭。
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孤腋软于锦。
放翁用处君知否,绝胜蒲团夜坐禅。
朱熹不仅赞赏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他的诗歌推崇备至,认为“放翁老笔愈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敝祆溆肼接渭仍谡紊现就篮?,亦在文学上相互沟通,朱熹认为人只有充养正气,文才有健骨。陆游也认为“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因此,后人洪亮吉曾说:“南宋之文,朱仲晦大家也;南宋之诗,陆务观大家也。”
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五月,朱熹的高足方士繇病死,陆游在为他作的墓志铭中写道:“闻侍讲朱公元晦倡道学于建安,往从之,朱公之徒百千人,……因徙高从之崇安五夫籍溪之上,所以熏陶器质,涵养德业,磨袭浸渍,以至于广大高明者?!痹谀怪久?,陆游对朱熹的理学思想作了很高评价。
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朱熹病逝于建阳考亭。年届七十六高龄的陆游,无法前来凭吊,但他给朱熹的祭文中,充分表达了他对朱熹的深切思念和极高的评价。陆游祭道:“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陆游晚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对其寄以厚望,并为其所筑的南园作记。之前,韩侂胄嘱杨万里作记,被杨拒绝。于是,朝野间多褒杨而贬陆,说杨万里铁骨铮铮,说陆游趋炎附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实,陆游不过是在已知自己时日不多的情况下,在韩侂胄身上再博一把恢复中原的梦想。
嘉定二年(1210年),陆游与世长辞,享年85岁,临死前留下著名的绝笔《示儿》诗。
到这里,我所知道的朱熹全部讲完了。之所以将这一章放在最后,一是实在不想将朱熹在庆元党禁中凄怆死去作为全文的结尾;二是以朱、辛、陆之间的友谊,来感谢在简书中一起前行的文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