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讨论过“时保联”是不是暴政。(注:“时保联”是时刻保持联系的意思。现在,智能手机和微信让时刻保持联系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辩来辩去,好像“时保联”都是利于老板的存在,可实际呢?未必。
今天,岛主要抱着《深度工作》这本书,辩一辩这个话题。
. . .
首先,“时保联”鼓励了浮浅工作,降低了团队效率。
我们鼓励“时保联”的同时,鼓励了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呢?(要知道,人总倾向于采用最简单的行为。)
1. 根据邮件或消息的顺序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比根据专业要求分解和计划工作内容,要简单很多,也不专业很多。(如果你的团队只会按指令做事,那你得多辛苦,得专精多少专业才能替他们分解好工作?)
2. 不经思索就求助他人。例如遇到问题,就转发并带着开放式问题,像是:“你的想法?”一类的。发件人只需几秒钟的时间,但收件人却需要耗费数分钟甚至小时来整理回复。
再例如快速问答类邮件,导致一件事情,哪怕是约会议这种小事,也要来来回回6、7封邮件才能搞定。
这些邮件都会增加各方在这封邮件上耗费的总体时间。
3. 通过发送信息和参加会议,刷存在感。而这种忙碌是否等于生产力?当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指标时,很多员工都会以刷存在感的方式(可视方式)完成很多事情。而我们也往往容易被这种假象欺骗。
哈弗商学院的教授对这种“时保联”的工作文化进行检验,她调节了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团队工作习惯,强迫他们断开连接。为了达到断连的目的,她甚至采用了极端的手段,迫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在工作日中选一整天不上班,和公司内外的任何人都断开联系。
这个试验刚开始被抵制,但后来团队发现内部沟通变得更通畅,每个人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而且“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产品”。
鼓励“时保联”其实可能不仅增加了内部沟通成本,而且牺牲了团队真实价值的产出。
这就像著名的眼镜蛇效应,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计划减少眼镜蛇,于是颁布法令每打死一条眼镜蛇都可以领取赏金。然而印度人为了赏金反而开始养殖眼镜蛇。而“时保联”也是这样的错误刺激机制。
其次,“时保联”打断了员工的工作节奏,延长工作时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信息学教授观察现实办公环境中的知识工作者,发现即使短暂的干扰也会显著延长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第三,“时保联”减少了员工的成就感和乐趣。注意力决定我们看到的世界。如果员工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处理邮件和消息,那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琐碎又无意义,感到空虚与焦虑。(想看员工部分的展开讨论,请看偷食成就感的怪物)
说了那么多“时保联”的危害,那为什么我们会被“时保联”蒙蔽呢?
因为我们处在技术崇拜的年代,但凡是带来效益的技术,都是值得推崇的,而少有人去衡量新增效益和新引入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了沟通效率的提升,看不到专注与创造效率的下降。
也正因为这样,“时保联”其实是科技对老板的暴政。
以上。
. . .
多说两句: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是MIT计算机博士,乔治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副教授,今年35岁。他鼓励专注的深度工作,同时也承认这套工作办法不适用于所有人。大公司的高管是时保联的受益者,他们只需要丰富经验和敏锐嗅觉就可快速做出判断,但不要忘记,高管需要团队的深度工作,提供方案,才能让企业创造价值。
至于应该如何平衡好沟通效率与深度工作,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