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智谋方略,一直是中华文化所推崇的。以至于曾经出现过众多名家,有关谋略。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派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纵横家们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游走在六国之间。这个时候的纵横家,其实一部分人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叽叽喳喳的出一些馊主意,最后在秦统一天下中灰飞烟灭,看来,在强权面前,口舌之辩,何足以挂齿。
强秦,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二世而亡,有着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吧,在历史课本以及各种策论中都有所述说,我就不多嘴了。说一说,秦国的主要谋略家李斯,在历史上秦相李斯也是有所作为,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他提出离间各国的计谋被秦王嬴政所用,帝业成就后,他又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其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就是这样的一名有才谋士,却在始皇帝死后,与赵高合谋,伪造遗照,迫使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闹市,并夷三族。看来,出了再多的阳谋的功绩也不能抵扣一次阴谋的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陈胜吴广起义之时,项羽成霸王之名之刻,想来,身为亭长的刘邦,应该不会想到自己真的能够成就王朝帝业吧。之所以能成就帝业,离不开谋臣良将。张良算是一位。张良,字子房,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评价张良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夺得天下,被封为诸侯。纵观历史上,能够有善终的谋臣并不算多,张良能够不恋权位,晚年云游四方,功成身退,去世后,谥为文成侯,所以今天的人们,大多称呼张良为谋圣。不容易,十足的不容易!功成不容易,功成后,能够全身而退更不容易!想得透,看得开,不恋权,对于谋臣能有个善终而言想来应该是需要同时具备的吧!
接下来,说说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先生吧。虽然《三国演义》中过多美化了孔明先生,有一些智谋史实也有张冠李戴之嫌。但孔明先生的功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后世的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孔明先生的功绩大多耳熟能详,我也在所不表了。只能感慨的是角色的错位,在刘备这个大老板去世后,一直坐在后方制作锦囊妙计的孔明先生需要鞠躬尽瘁走上前台了,未免有些不适应,导演变主演,多少有些难为先生了。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保泄窦涔惴毫鞔耪庋乃捣?。我们所说的刘伯温,应该叫做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谋略家,政治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以洞彻天机、神机妙算、未卜先知著称于世,《烧饼歌》便是预测了整个明王朝的发展路径。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如今很多术士,研习数术,术术还都绕不开刘伯温所著,其中以《郁离子》为代表。不知伯温先生,是否当时预见到了,自己会是被毒杀致死的结局,还是预见到了,无力去改变,顺水推舟,进而服从命运的安排。
乱世不光会出枭雄,还会出有名的谋臣。乱世,社会矛盾激烈迸发的年代,谋臣起到了运筹帷幄的作用,为枭雄的决胜千里之外制定方案。枭雄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谋臣谋略思想的成功。
这些谋略思想,能流传下来,为人们所熟知,运用。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谋略都是乱世背景下所产生的,而在盛世背景下,这些谋略经验多少有些捉襟见肘。盛世更多的需要,勤勤恳恳,在中规中矩中寻求创新。
说了这么多的谋臣,肯定会有遗漏。举例就是这样,挂一漏万。能在历史上留下正面形象的谋臣,大多谋略应该是阳谋,能为后世所“维基解密”,并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乱世,初创事业的时代,有着那么多的阳谋,以至于都不屑于使用阴谋。而阴谋也是见不得光的,为人所不齿。也正如李斯那样,那么多的阳谋的功绩抵不过一次阴谋的伤害,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阳谋太多了,阴谋不屑用了。应该也是分人,分情况吧。毕竟谋略家少,所谓智囊团员多。阴谋我们会称为小聪明,阳谋我们会称为大智慧。大智慧辅之以远见、忠诚、豁达,成为达则兼济天下的谋略。
阳谋太多了,阴谋不屑用了?!叭谱呶稀?,乐水淘淘今天就写到这,解决温饱去了。
乐水淘淘心灵毒汤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