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与PET亲子沟通
各位爱学习爱上进的DISCer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海?/p>
欢迎来到DISC翻转课堂这个舒适及充满爱的大家庭。
我是今晚的分享嘉宾:来自F81期的王晨。是一位两宝妈妈,今年4月份取得了PET执业父母认证讲师,在育儿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今晚邀请您听一场关于沟通和爱的PET亲子课堂......?
那么,很多人会问:P.E.T.是什么?
P.E.T.是"父母效能训练",是由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托马斯-戈登博士(Dr. Thomas Gordon)于1962年创立的父母教育课程。1970年戈登博士写作《父母效能训练(P.E.T)》一书
也是全球最早的亲子沟通课程
至今已有55周年的历史
全球已经有超过 700万人在50多个国家用超过27种语言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
P.E.T.于2008年进入中国,日益为广大父母所接受和认可!
父母时常因为养育孩子的问题而受到指责,戈登博士说:“父母不应受指责,而是受训练?!?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工程师需要培训,老师需要培训,厨师需要培训...就连买个电器都有使用说明书。可是世界上最难、影响最深远的职业——“为人父母”却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所以2017年政协委员曹德旺提案:“家长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父母给孩子播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孩子也将会收获怎样的人生高度和深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使它生命更有意义,据分析,对人一生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占65%,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5%。
犹太人只占全球人口0.2%,却拥有全球40%的财富和3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马克思,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都是智慧与财富的代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他们如此惊人的成就?
那就是家庭教育的力量,家庭教育是对根和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美才能枝繁叶茂,这恰如庄稼养根,养人育心。
无论我们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合,情绪气氛构建了一个基调,在这样的基调氛围中,成员之间彼此联结,任何人际关系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基调或氛围。
在家庭里,父母创造了家庭中的情绪氛围,家长们对孩子所说的话,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都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着孩子,父母可以依赖自己的权威和权利制造一种氛围,以控制孩子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需要服从,成为一个好孩子,遵从父母的命令,同时避免来自父母的惩罚。
或者父母也可以创造一种放任自由的氛围,放任家庭中的孩子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也可以大发脾气,以自我为中心,提出各种要求。
不管在情绪还是心理层面,这两种环境都很难帮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想要实现孩子心智情绪的健康成长,父母们需要创造一种互相尊重的气氛。
在家庭中创造一种积极的情绪氛围是如此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的发生可不是靠运气,也不会是偶然,父母们也不是非得自己尝试,琢磨如何去做。
那么,父母们如何创造这种积极的情绪氛围呢?父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态度和技巧才能构建并维持这样一种氛围呢?
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戈登博士于1962年开发的“父母效能训练(P.E.T.)”课程里的育儿方法。
戈登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担任加州心理学会会长,美国白宫儿童顾问等职,戈登博士以其创建的戈登方法而闻名全球,这一方法起初用于改善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后,发展为一种改善所有人际关系的通用模式。
有人说,“中国的家庭=缺席的父母+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先不讨论究竟有多少中国家庭是如此情况,但是“焦虑”一词,却不为过。焦虑的妈妈们,给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难题: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我家孩子总爱坐在厕所里看书,你说应该不应该?
我家小孩总是自我管理太差了,你叫他去做他就拖延,不愿意到你发火了才哭着说自己错了,可是我也不想发火呀!
姐姐常常会主动挑衅弟弟,两个孩子的相处让我有些苦恼,为什么姐姐总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对弟弟挑衅,而在爸爸妈妈面前常常又表现的很关爱弟弟呢?
甚至,孩子太活泼了,孩子太安静了,孩子太不听话,孩子太听话......
焦虑的妈妈们满满的问题,希望有答案,
焦虑的妈妈们也很容易责怪爸爸们的缺失,其实爸爸们也一样焦虑。
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爸爸们似乎更容易比妈妈们表现出权威,而你看,这又引起了妈妈们的不满了。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沟通里,P.E.T.就是这样一个工具。
一条接纳线加一个长方形的行为窗,将问题所有权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界限不清是很通常通鉴的,
当问题归属明了的时候,谁拥有问题,谁便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权利。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真实原本的自己,亲子间应该如何保持真实的品质呢?
我们要想成为一名有效能的父母,无需丢弃自己的人性,你可以坦然接受自己是一个人,面对孩子的时候会拥有积极的或者负面的情绪,
你更无需前后一致表现自己是个称职的父母,当你感觉你无法假装对孩子感到接纳和爱的时候,你无需勉强自己去这么做,你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孩子一律平等的展示你的接纳和爱,最后你和你的配偶无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站在统一战线上,但真正至关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
那在今天下午,我们的推推耀波给大家抛出了六个日常与孩子沟通中的场景,大家平时用得最多的是哪种语言呢?
大多数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接受的语言,认为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佳方法,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成长所提供的土壤都因为充满:评价,判断,批评,说教,教化,警告和命令而变得沉重——这些信息传达了对孩子自身的不接受。
接受性语言,能够使孩子敞开心扉,它可以使孩子自由的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情感与问题,父母的口头回应方式可以归为大约12个类型。这12种沟通障碍,我们称之为12种绊脚石,分别是:
1命令、指挥、控制
2警告、训诫、威胁
3规劝、说教、布道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
6评论、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
7赞扬,表示赞同
8归类,嘲笑,羞辱,
9解释,分析,诊断,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
11调查,质问,审问
12回避,退缩、逃避,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
其中第7种“赞扬表示赞同”,有不少朋友表示不理解,认为这个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是可以能够让孩子上进,增加动力的一种沟通方式,为什么现在就变成了沟通障碍呢?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鼓励和赞扬的区别及不同。
第一部分,关注优点,而非缺点
有的家长认为帮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们做错的事进行批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让孩子知道还有改进的余地,而是意味着,你不必为了使孩子们做得更好而让他们感觉更糟。
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启示。
另一方面,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所看到的全部。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例如,我们可以出示一些数学题让两个人抢答,如果说,你错一道题或者有一道题答得慢,就会受到批评,那么,这个人即使他答对了95%的题,他接受到的依然是错误的5%所给他带来的失败的经验,而如果你只关注于他所答对的题,那么即使他只答对70%,这也是成功的喜悦。
我们每个人在单位里辛辛苦苦的工作,如果一次偷懒,被领导看到的话,领导就来批评我们,那么我们是什么想法呢?
你是想在领导的鞭策下,今后一定要好好干呢?还是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没有被看到,也不被承认,觉得以后,就不想很认真的去干了呢。
我想我们一定会有一些怨言的,而作为思维相对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他的怨言可能会更大。
现在,请大家闭上自己的眼睛,跟着我的引导来进行想象:
在你的脑海中,
呈现一只老虎的形象。
你想象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的身上是不是有着黑黄相间的条状花纹,
脑门上,有一个大大的王子,
还瞪着两只铜铃般的眼睛,
张着血盆大口,
伸出锋利的爪子扑向猎物。
现在。。。。。。请大家不要去想这只老虎,
一定不要去想这只老虎,
千万不要去想这只有着黑黄花纹,
脑门上有王字,还想去抓猎物的这只老虎!
那么,我想问在座的每一位朋友。
你的脑海中刚才呈现的,图像,有没有老虎的图像呢?
我想大多数的朋友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不让你想老虎的形象,但是你接收到的信息,只有老虎。
主动或者是被动,忽略了前面的不要。所以虽然我不让你想,但是你头脑中依然会出现老虎的形象。
那么,现在请大家的脑海中浮现一只兔子的形象。
现在请大家不要去想这只老虎,你去想兔子。
那么你现在的脑海中是不是呈现的兔子的形象呢?
你不需要努力让自己不去想老虎,而老虎自然消失了。
赶走心中老虎形象最好的办法是让兔子进来,而不是执着于不要去思考老虎的形象。
那么改掉缺点最好的方法是强化优点,而不是始终盯着缺点不放!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关注并认可孩子的进步,而不是完美,对于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不要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标签是我们对孩子的主观判断,比如,我们把孩子。不按要求完成作业的行为,贴上不认真的标签。
我们说,标签分为好标签和坏标签。
其实贴标签等于给孩子下了定义。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即使,你贴的标签是好的标签,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谁能保证一直按照你希望的去做呢?
这样的标签也让我们陷入自己对孩子的认定中,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会引起我们对孩子成长的焦虑,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要去改变孩子。
有的家长就说了,那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就不管不问了吗?
不是这样的。去掉杂草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地里长满麦苗。
对于孩子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们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寻找,互相尊重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用启发式的问题帮助孩子决定怎样做出弥补,和孩子讨论有待改善之处。
还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孩子往往不用你来告诉他答案,他就能够自己想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的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而且当孩子自己承认需要有改进之处时,效果会更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接着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改进?你需要做什么来实现你的目标?
然后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出各种,可以帮助他们改进的方法。这种做法能够教给孩子设立目标,并作出自我改变,转移不良行为,寻找不良行为中显露出来的天赋或能力。引导孩子把这些天赋和能力转向建设性有贡献的方面,支持孩子们,为自己之前的错误做出弥补性的行为。
我们说,行为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是能够用照相机拍下来,用录音笔录下来,用摄像机录下来的真实场景。我们在孩子某件事做得好时,要进行“针对行为”作出鼓励。
现在,我接着来说,
第二部分,对于优点要给予鼓励而非赞扬。
很多家长认为表扬孩子就是赞扬、赞美。结果往往与预期相反,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用鼓励代替赞扬呢?
现在,我们来看看鼓励和赞扬的效果有何不同。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十年里,和他的团队都在研究,赞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孩子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1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的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赞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把孩子们分成两组,
一组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赞扬或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p>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及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的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
(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了第2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以挑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的测试。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1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犯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3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
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距巨大的反应。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做了第4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1轮一样简单。
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验中的分数比第1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1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解释说,鼓励及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的看轻,努力的重要性。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他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赞扬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的人??赡芑嵝纬梢恢滞耆览涤诒鹑说墓鄣愕淖晕腋拍?,其他孩子会憎恶并反抗赞扬,因为他们不想符合别人的期望。
或者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比不过轻易就能得到赞扬的人,即使赞扬可能看上去挺管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其长期效果。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认为能给予孩子自尊的想法是错误的。
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第三部分,如何分清鼓励和赞扬。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赞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在词典里,赞扬的定义是:
1表达令人满意的评价;
2美化,尤其是通过将完美归因于被赞扬的人;
3表示认同。
鼓励的定义是
1鼓起对方的勇气,
2激励促进
赞扬指向于做事的人。
比如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是个好孩”
而鼓励指向于做事的这个人的行为。
比如说你这件事做得很好,你很努力。
赞扬是对完成了的,完美的结果进行认可,
你做的很正确;
我认为你是对的。
而鼓励是对孩子进行的努力以及改进,表示认可。
比如:你尽了力,或者你对你的成果感觉怎么样?
当你对孩子进行赞扬时,你的态度大多是摆架子或者是操作性的。
比如:我喜欢你挺直身板的样子;
我认为你很漂亮。
而鼓励的态度则是尊重的,欣赏的。
谁可以让我看看,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赞扬的时候通常用的句式是“评价式”的:针对对象是孩子们,典型语言有:
嗯,我认为你做得非常好
你一直都是很听话的;
你很聪明,我想你是对的;
我同意你的意见;
你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而鼓励则是自我指向, 比如说:
我感谢你的合作。
谢谢你的帮助。
赞扬通?;岚崛说某删透?/p>
比如说:我为你得了100分而骄傲。
你的重点是,他得了100分。
而鼓励是承认对方的成就及其努力中的责任感,
比如那个100百分反应了你的辛勤努力,你看到的不是只有100分这个分数,更多的是孩子在为得到100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的努力。
赞扬通?;岬贾潞⒆用俏硕谋?,总是在寻求别人的认可。
而鼓励,他的结果会让孩子们,为自己而改变,有更多的内心。
赞扬的控制点大多是外在的,做了这件事别人会怎么想呢?
而鼓励则是内在的,对于这件事我是怎么想的?
赞扬教给孩子的是:你应该想什么,大多去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而鼓励,则是指向于:交给孩子应该如何想,更多的是自我评价。
赞扬的目的,我们大多是为了让孩子遵从,
为了让孩子达到我们今后想要的效果而去赞扬。
比如:你做的很正确。其实背后蕴含着你希望孩子今后还要这样做的想法。暗示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并对孩子的未来有所期待。
而鼓励的目的,更多的是理解。你想到了、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让孩子从这件事情之中收获属于,他自己的经验。
赞扬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是
当得到他人的认可时,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而鼓励,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是,我无需他人的认可,我自己觉得我是有价值的。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则会让孩子养成自立,自信的特点。
要成功的运用鼓励,需要大人具有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观点感兴趣的态度。以及为孩子们提供,能够使孩子培养出不为别人的负面观点,所左右的自信,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的愿望。
我们要想,把赞扬改为鼓励,把张口就来的老习惯调整为说话前,先要好好思考一下,(那还是一件挺别扭的事儿),这就需要我们经过反复的练习。
我们鼓励孩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描述所见:你亲眼看见的,听见的
第二、描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特质。
第四、表扬孩子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先天的资源。
(赞赏孩子的前两点,其实和后边我们讲到的”我信息”的前两部分是一样的。)
如果你对孩子要说的话是赞扬的,鼓励感到困惑,那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2.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还是试图通过赞扬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3.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4.我会对朋友这样说吗?
通常最后一个问题最有帮助,我们对朋友说的话,通常都能符合鼓励的要点。
即(鼓励有以下几个特点:)
鼓励注重的是过程,注重的是跟自己的比较,看到孩子小的进步,就立即ji给予肯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从而建立自信心。
赞扬,更注重的是结果以及与他人的比较,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常常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如人,从而失去努力向上冲的动力,赞扬是对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他起到心理强化的效果,然而不恰当的赞扬使孩子向不良方向发展,使之定型,久而久之会影响终身。
很多人都通过赞扬来操控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其实我们在开口表扬别人之前,一定要先明确,我们的表扬不是为了操纵别人的行为,而是一种真心的赞美,这样的赞美应该包含3层内容:
这个人做了什么样具体的事情?
你内心如何看待他所做的事?
他所做的事满足了你自己什么样的需求?
这种真心的赞美也就是我们所要谈到的鼓励,鼓励不仅仅出现在成功的时候,更应该出现在失败的时候。
鼓励看重的是孩子,为做成这件事付出的努力,如:细心、认真等。而不是他本身具备的天赋,如聪明,漂亮,帅气等等。
鼓励不像赞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不将孩子的好坏与是否爱他,和他做的事情联系起来,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需要做的事情本身。以及当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所能得到的满足和成就感。
孩子做家务时,我们就可以这样说:
亲爱的,你能够体会妈妈工作的辛苦,愿意帮妈妈分担家务,我很高兴,你真是大孩子了!
这样我们既鼓励孩子的努力,又避免了表扬产生的缺陷。
我们这样讲,就把重心放在了孩子所做的事情上,放在了他的努力所带来的好的效果上。
并没有把事情做得好不好,与母亲对孩子本身的价值与情感联系起来。
、
简单的说可以这样区别鼓励和赞扬,
赞扬会说:你做了这件事情,你真是棒极了,我爱你!
鼓励却说:你做的这件事情很好,我为你感到高兴!
也可以这样区别鼓励和赞扬,
赞扬会说:你做了这件事情,你真是太棒了!
而鼓励却说:你做的这件事情棒极了,我很宽慰(欣慰)。
又比如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
赞扬会说:你把这道题做出来了,你真棒!或者是你真聪明!
这件事情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出题这样的结果之上,没有看到孩子在做题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努力。
而鼓励会这样说:你遇到这类难题时,通过看例题查公式的方式,把这道题做出来了,不错!或,妈妈为你感到高兴!
鼓励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及孩子所得到的满足与成就感上。
赞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好坏,以及,是否因此喜欢他上。
孩子非??粗爻扇硕运形姆从Γ偃缒阕苁前阉龅氖虑橛胨欠翊厦?,或你是否爱它联系起来。一旦他做得不好时,它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焦虑:
我是否不聪明了呢?
妈妈是否不爱我了?
所以成人的评价应格外小心,应该使孩子受到无条件的鼓励,孩子会想,我的努力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这证明我是个有用有能力做事的孩子,这太好了!没有什么能够比这种信息更能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了。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印象,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不会影响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护。
鼓励孩子进步的方法很多,但是最有效的就是对孩子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有所反应。
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有特殊的敏感,当我们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待,同时不断的向他们指出不足之处时,我们实际上在使他们失去勇气,降低她们的自信心水准。
而在将来的教育中,要花很多的精力,不断的试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相反,如果我们时刻注意到他们每一点的进步,并及时指出、加以赞赏。
我们会使他们充满了活力,并产生要多做一点的欲望。
对于孩子而言,鼓励多于孩子的整体现实存在为判断依据,是对孩子发展与所取得成绩的认可。
并在孩子自信、自主、合作的情境中加以表扬。
而表扬多于孩子一时或某一学科的成绩为判断依据,
鼓励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健康的心态,不管是学习好还是学习差,他们得到鼓励时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是继续学习的信心,是前进的动力。
而赞扬常?;崾购⒆尤衔挥械弊约旱男形≡糜诩页な?,才能得到赞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样一来,可能会使孩子滋生出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并极力寻求他人的赞扬的心理倾向。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赞扬,就会怀疑自身的价值,有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焦虑,依赖和过度竞争的心理。
受到赞扬的好孩子,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同时变得为表扬者的好恶是从。
学习差的孩子难以得到赞扬,他们可能会更加气馁自卑。
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赞扬。
我们今天对12种沟通方式中,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赞扬,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提出,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
那在DISC里,我们的亲子关系是如何有效沟通呢?我们先来看一下
D 型亲子
D型孩子的特质
1.有主见。
2.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3.不容易听别人的意见。
4.说话直接,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5.意志坚定,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6.对立性强。
I 型亲子
I型孩子的特质
1.重感觉。
2.对团体的认同与接受很敏感。
3.对自己的管理较不擅长。
4.喜欢群体的生活,重朋友,讲义气。
5.比较没有耐心,不喜欢别人唠叨,有时会不考虑别人的立场。
6.喜欢创造快乐,脸部表情丰富。
7.比较会有偶像崇拜。
S型亲子
S型孩子的特质
1.很有耐心。
2.会听父母的话。
3.不容易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觉。
4.很重视团队的荣誉。
5.很顾家,很爱家,很喜欢家。
6.不喜欢争执,会顺从团体的意见。
7.很尊重。
8.自信心不太够,怕得罪人或伤害人。
C型亲子
C型孩子的特质
1.作业会按时写完,而且乐于遵守规定。
2.慢工出细活。
3.喜欢按照自己的顺序工作,有自己的步调。
4.他们会很听话,但期待按自己的方法完成。
5.作业很干净、整齐、冷静、理性。
6.对自己及别人的要求标准高。
7.爱干净。
8.喜欢收藏一些纪念品。
9.会是一个很好的军师。
感谢您的聆听,王晨在这里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也非常感谢我的学委团:F64期的推推:郑耀波、F81期的:婧婧、周周、白鸽。非常感谢他们今晚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翻转课堂时时文字、语音输出,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PS课后练习: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尝试与孩子用鼓励进行沟通
,对比之前用赞美赞扬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效果。期待您的分享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