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我参加了SED训练营二期,期间认领了小组长一职,参与了二期的运营。二期结束后,我有幸加入了三期的运营团队,所以又作为学习委员,全程参与了三期的运营工作。两个训练营,我的身份不同,视角不同,两个营的运营也有所不同,所以今天回顾一下,我自己在两期训练营中的收获、观察、所思所想。
下面,我会分别就我自己在二期三期中的体会,和对这两期总结运营的优点、不足,以及两期的差异和共性来进行总结。
一、
第二期,身为小组长,一上来也抓瞎:没人互动,没人来主动认领任务啊!瞬间压力山大,作为一个老鹰,当时的想法就是:“实在不行,就我自己上嘛,谁怕谁!”
还好莫老师在群里不断引导互动,让我转换思路,把小组当做家长课,踏踏实实的运营。
——这部分让我收获极大,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效果。才知道以前对正面管教的理解不够广义,大家都说要在生活中践行正面管教,怎么践行啊?不是光跟孩子PD就够了,真正的践行,是理解人性,以和善而坚定的方式,激发出每个人的内在动力。
首先反思,为啥群里没人互动没人认领任务?
因为连接不够??!大家天南海北聚到一起,原来并不相熟,又隔着网络,团队气氛需要营造??!
于是花时间和大家私聊,厚着脸皮提要求,例如:“亲,你可以去大群做小组汇报的时间有哪几天呢?”(这也算启发式提问吧?哈哈)我还直接请大家去群里接龙,认领汇报时间。
同时,有问题就向大家求教,(就像阿德勒说的:“人生的意义在于通过与他人不断合作,对他人做贡献”)。当时一位组员私信我,她要去幼儿园带孩子们做一次正面管教的课程,跟我讨论~带哪些正面管教的活动比较合适,让我给鼓励到小组群里去了,结果大家就她的课程,提出了好多好的建议!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总结:
作为二期的组长,我的经验就是,脸皮要厚!课程和任务要点对点发到每个人。多花时间和大家聊天,“先连接再纠正”永远没错。
不足之处:小组的汇报从形式到内容并没有精益求精,比方说,如果能够用PPT汇报,可视性就好很多。
第三期,我作为学习委员参与运营,我的工作是和各组长们协调工作,组织好各组的学习、作业和小组的总结汇报。
和第二期担任小组长不同,这次需要我在更广的视角下,观察各组的动态,比如说:组内有没有做人员的分工?这组的组长最近比较忙,副组长有没有补位上去?这组的组员们对任务都比较懵懂,是不是组长自己也搞不清楚?还是我们运营团队就没有说清楚?
搜集到这些信息,我再反馈到运营团队,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总结:作为第三期的学习委员,我的经验就是和组长们多沟通,同时忍住自己提建议的嘴,只说自己的观察,明确目标(比如说,每次的小组任务,由组长们来接龙,认领每组的汇报时间),过程放手,相信“凡事总有三种以上可能性”,相信“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信任每个组都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由于没有时时在大群爬楼,所以很多学员们的亮点会看不到,这样一来,在评选优秀奖的时候可能会有所疏漏,或者不够中正,这点也是比较遗憾的。
二、下来,我跳出小组长和学习委员的角色,谈谈莫老师在两期运营中,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1、团队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运营团队中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又互相协作,例如看到我在学委工作中的一些困难,莫老师请班长媛来协助我。
2、面临?;?,及时处理
比如说,第三期开营后,仍然有两个人没有加入小组,莫老师发动大家头脑风暴,找解决的方案。
3、鼓励
语言鼓励,红包鼓励,各种鼓励。让学员们真正感受到“陪伴式的学习环境”。
4、“善变”
莫老师重视学员的个人意见,从中把握到训练营的气氛走向,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例如在三期,面对“学霸营”大家超强的学习热情,每天大群里刷屏很厉害,很多学员会有焦虑感,担心错过消息,担心拖了小组的后腿~
莫老师会时不时的在大群禁言一两个小时,同时不断引导大家,以鼓励到不同状态的学员。
面对每周一次的庆典,莫老师也总会有不同的点子。这样,避免了学员们的惯性思维,让大家觉得新奇有趣有期待,同时也鼓励到了尽可能多类型的学员。让大家感到“被看到”。
三、最后的最后,鸡蛋里挑骨头,我谈几点,在两期训练营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想法:
1、任务的布置不够明确
例如到底有多少次小组的汇报?有时候组长们也不清楚,理解有误会的话,小组内任务分配就会有偏差。
可能的解决方法:建一个尽量明确的课表。
2、资料不易收集
例如“幼儿2”的PPT,一直到结营,还不断有人问到哪里去找?
可能的解决方法:建一个资料的集合文档(例如石墨文档,可以在线实时更新),放到群公告里面,所有的信息到那去找。
你看到过这样让人不舍得离开的社群吗?这就是正面管教+鼓励咨询社群运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