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修行,以前在没有系统的了解奥修之前,我以为修行都是和尚或道士做的事。普通人只要认真的过自己的生活就够了。
了解奥修之后,我也同时了解到,其实时时处处都可修行,而一个人如果想要过一个清晰不迷茫又喜悦的人生、真正的活过自己的生命,本身就需要修行,而一直这样去生活就是修行。
奥修说修行和控制是两个极端,今天我们就主要通过讨论修行与控制的差别,来了解奥修教导的修行是怎样的。
01修行与控制的不同
控制是來自自我,而修行是來自非自我;
控制是支配你自己,而修行是去瞭解你自己;修行是一種自然的現像,而控制是不自然的;修行是自發性的,而控制是一種壓抑。
控制会需要规则,规则需要遵循,规则会带来执着、带来评判,也就是固化。控制也是完美主义,错过过程,只要理想达成。
修行只需要了解,是顺其自然,按照了解去行动,会带来感激和喜乐,也就是流动。修行会引导任朝向完整
所以我感觉修行也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去评判,去执着。
没有规则就没有对错,如果你要我定義說什麼是對的,我會說:那個透過瞭解來做的事就是對的。對和錯沒有客觀的標準,沒有所謂正確的行為和錯誤的行為,只有透過瞭解來做的行為和透過不瞭解來做的行為,所以有時侯一個行為可能在這個片刻是錯的,但是在下一個片刻就變成對的,因為情況已經改變了,現在那個瞭解已經又有了另外的看法。
一個具有瞭解性的人、一個瞭解他自己同時也瞭解別人的人,總是會感到慈悲。即使某人是一個敵人,一個具有瞭解性的人也會對他有慈悲心,因為一個具有瞭解性的人也能夠瞭解別人的觀點。他知道說別人為什麼會這樣感覺,他知道別人為什麼會生氣,因為他知道他自己本身,當他知道他自己,他就能夠知道所有的別人。他很慈悲、很瞭解,而且按照他的瞭解來行事。
按照固定不变的规则生活的人,有一天会覺得錯過了很多人生裏面的喜悅(在生活里经常感觉到愤怒、生气、痛苦的朋友,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控制)。一定會錯過,因為生命所能夠給予的唯一喜悅就是具有瞭解性的反應,這樣的話你才能夠感覺到很多喜悅,但是要這樣的話,你就不能夠有任何規則、任何概念、和任何理想,你就不能夠遵循某種法規,你只是去生活,然後去發現你自己的生活法規。
要成為一個修行的人,瞭解應該成為唯一的法則。如果你能夠瞭解,你將會愛,如果你愛,你就不會傷害任何人;如果你瞭解,你就會很快樂,如果你很快樂,你就會分享;如果你瞭解,你就會很快樂,如果你很快樂,你就會分享;如果你瞭解,你就會變得非常喜樂,然後就會持續地,好像河流一樣地,從你的整個人產生出一種對存在的感謝,那就是祈禱。
修行是什么呢:
修行是试着了解生命,是一種自然的瞭解,是一種開花。而瞭解就是帶著敏感的反應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去生活。
可是怎么一个片刻接一个片刻去反应呢。
这里举例一个具体的案例,我在读台湾心理治疗师周志建的《故事疗愈力》时,看到有关自由书写的一章,周老师在搭车等间隙会记录冒出来的想法,与自己对话。他认为这是一种忠诚的生活态度。也是修行。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生而为人,我们怎么可能经历过痛苦与挫折,就是因为不断阅读扩展视野,不断自由书写和自己深层对话,我才具备了依靠自己的力量穿越苦难的能力,而走上修行的道路。
02修行是成为宗教性的而不是加入宗派
所有的宗派都是虛假的,宗教沒有教派,它不是一個教條,它是在你裏面的開花,而不是由外面強加上去的。
宗教就只是宗教,它是一種人們必須成長出來的態度,一個人無法生下來就具有它。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具有宗教性,它必須透過創造性的努力才能夠產生,它必須透過受苦和經驗才能夠產生,它必須透過流浪和回到家才能夠產生,它必須透過誤入歧途和回到正確的道路才能夠產生。經過很多受苦和經驗,漸漸地,某種存在的品質才會在你裏面結晶起來,那個結晶起來的人就是具有宗教性的,而那個圍繞在結晶起來的人周圍的芬芳就是宗教,它是無法定義的。
03去感激而不是跟随
查拉圖斯特(尼采创造的一个人)是很美的,佛陀是很美的,老子是很美的,耶穌是很美的,但是他們已經不再適用。他們活過他們的生活,他們開花開得很美,我們可以透過他們來學習,但是不要成為跟隨者。
學習瞭解的奧秘,當他有了他自己的瞭解,他就按照他自己的方式來做。他會向老子表示尊敬,然後說:現在我已經準備好了,我很感激你,但是我必須按照我自己的方式來做。他將會永遠感激老子--因为老子的教导是顺其自然的喜乐,唯有當你很喜樂的時候,你才能夠感激。
當你有一種內在的祝福,一種經常性的福氣的感覺,感激才會好像影子一樣地跟隨而來。
奥修说:修行並不是依照我的意思,也不是依照任何人的意思,而是依照你自己的本性之光。「要成為你自己的光。」那是佛陀在過世之前的最後一句話;他臨終之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要成為你自己的光?!?/p>
這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