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史公自序》,全书总结
? 《太史公自序传》,七十传记之终章
2、《太史公自序》之题,总结全书且总结史迁自身
3、《史记》是总结先秦古学的集大成著作
4、《太史公自序》分判当时所有学问,是一篇思想性文献
5、序:理顺全书各部分关系,其标志是排列好目次
6、《自序》之中心,政治、思想和文化;
仿经而至子,旨趣接近诸子
7、伏羲氏以前以谋生为务,其后方有追寻天地人意义之活动
8、神农氏,农业社会建立,市场出现
9、黄帝,制定礼仪,愚按,此为移风化俗,化野为文之事,强调文明性与政治性
10、黄帝为道家之源,尧舜为儒家之源
11、颛顼绝地天通,神人分际,神话史观褪去,文明史观渐生。确立文明化之端,神话性与人文性之界限得到确证
12、绝地天通,祭祀权的垄断,巫史成为统治群体专人授权的职位,王者亦可祀
13、巫史同源相通,巫天史人
14、史迁整理本人家系,意在表述家族变迁与自家与史学之渊源
15、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 《天官书》是中国第一本系统的天文学著作,核心内容关乎天极星即北辰和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之关联。历法,史迁参与修订太初历
16、司马谈“受《易》于杨何”
汉兴《易》之传承
田何—王同子仲—杨何—司马谈—司马迁
|
丁宽—砀田王孙—三家易《易》即施雠、孟喜、梁丘
17、司马谈“习道论于黄子” 黄生
18、《论六家要旨》目的事情“务为治”即外王
19、阴阳 《易》 伏羲
? ? 道德 道论? ? 黄帝
? ? 儒墨名法? ? 尧舜
? ? 法家派生于道家
? ? 墨家派生于儒家,有一路发展为墨辩
还有民间侠客思想
? ? 名家来自刑名之学
20、六家是天官的投影,天官是地上政治的抽象
21、《易经》大于阴阳家
阴阳家过分强调征兆迷信地钻牛角尖,但有益于寻找自然与社会的运行周期
《易经》之失过于执迷卦象,以“众忌讳”而保存下来
22、儒家文义繁杂要紧处太少,劳而少功,但有益于安排国家秩序,制定人际规则,明教化以育人才,维稳
23、墨家简朴得近乎苛刻,但有利于降杠杆,除泡沫
24、法家重国而轻家,不谈父子,君臣之分不可逾越
俗出乎自然,因俗而成礼,因礼而成法
自然—无形规范—强制性规则
25、名家讨论逻辑,求名而不求实
26、道家 外王通往内圣之路
读书明理,专注以重新集中心志;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人与生物相应;人性内在充足,足以体现万物,在于修持是否足够
道家贵因,根据时势而动;吸收儒之政治性、墨之简朴;法家举名责实,可视为道家之变;根据时代而变化,按照风俗以施事,因势利导,劳微而功大
批评儒家要求君主事必躬亲,以为率则,实际上是主劳而臣逸,即以儒为最大论敌
道家包含统治术,又不止于统治术
大道之要在于除去刚强或贪欲,减少人心之泡沫;不全任用理性,清静无为;神形、心理与生理,不使用过度
由形而神,反诸天地,人类与自然相应,外王而反诸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