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报上读到一篇《情书失传》的短文,作者望道问:“你有多久没有听到‘情书’这个词了呢?”不免也生了作者的戚戚之情。
现如今,别说“情书”这词,便是“书信”、“写信”这样的词,也许久未闻了吧。
一个凡事都追求着效率快捷的时代,电话短信微信QQ伊妹儿都能立即完成的事情,谁还会那么没眼色没成算地不走捷径走远路呢?
旧日两地传书,有时说说事情,但大半的书信写下寄远,只是记琐事传情意达心曲。今时,还有谁肯笨拙地用纸和笔写字传心再慢吞吞地寄出去然后眼巴巴地等着回音呢?又还有谁有耐心静静地等候一封书信姗姗而至呢?在讲究速战速决的世界,慢腾腾地表示、传达、等候感情,不是极致的奢侈,竟是特别怪异的事情了。写一封信、等一封信这样的事,做的人越来越少,在我交往的范围内,差不多几近于无了。
而我们这些人,在念书的那些年月,曾经每个晚上都有人在写信,或者读信。有时读刚刚收到的同学朋友家人的来信,有时读从前收到的那些旧信。长信能密密地写满了六七张纸;短信也不少于两张纸。收到一封信,满心欢喜地展开读,读了又读,小心地收好。顺便又取出旧信来读,心里涌着淡淡的温暖。有些信的内容熟得差不多能背下来了,却还象第一回读那样,仔细地小心地一行行地看着,看着熟悉的字迹,想象着百里千里外写信人的模样,感觉着字里行间的体贴呵护关怀,思念与感激把心填满。
这是书信独有的柔软与力量。
我们遗弃了书信,选择了快速及时当下的联络沟通方式,没有等待,不用守候,忘记期盼,也失去了很多的温软细润,表达出的感情不免粗糙生硬直白简单,缺乏回味。
小学学过怎样写书信,那个时候不会知道,用不了多少年,书信就用不着了。
有时很盼望自己能收到一封信。也许应该给亲友们主动地先写一封信,可是,三天两头地,彼此就用电话什么的联络一回,这一封信,到底写给谁好呢?
(2013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