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自我是指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主要包括作为认知对象的我和行为主宰者的我。认知自我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包括自我觉察、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可以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3个问题入手来进行说明。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这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3个部分。
物质自我是对自己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以及住房、财产、衣物和装饰等的认识。一个人对自己的外貌长相、服饰打扮的定位和评价是物质自我的认识反应。这一部分有形的“自我”可以说是每个人对于“自我”最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社会自我是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和权力等 的认识和体验。社会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成长。
精神自我是自我认知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我”的内部主观存在的认识,是自身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从哪里来?这包括自己的籍贯、家庭状况、学历、阅历、现有知识储备、能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等。
第三个问题——我要到哪里去?这包括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设计,如希望自己在情感、经济、社会成就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正确认识自我是一个人迈向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一个人如果无法充分认识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只是符合他人的期待和要求,而与自己的内心状 态不符。因此,只有通过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个人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1.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获得的。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应注意比较的参照系和立足点,要注意以下事宜。第一,跟别人比较的应该是行动后的结果,而不应该是行动前的条件。第二,跟别人比较要有标准,而且标准应该是相对标准而不应该是绝对标准,应该是可变的标准而不是不可变的标准。例如,一个人的容貌与出身是不可更改的,若以此为标准同别人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第三,比较的对象应该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此外,大学生在认识自我过程中要努力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找到正确的参照系来了解自己。
2.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己
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是进步了、成熟了,还是退步了、又犯错误了?与理想中的自我相比,还有哪些差距等。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己。前者可以发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自尊和自信;后者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完善自 我,但是理想中的自我要切合自己的实际。
3.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从他人的态度和情感中认识自己,是明确自我的另一种途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难免有偏差,因此有必要根据他人的评价、他人对自己表现出的言行态度来认识自己。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正如古语所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需要注意的是,正如镜子不一定能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一样,别人对你的评价,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不能把别人的评价和态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要充分结合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4.通过内省来认识自我
了解自己最重要的还是时时刻刻不 忘自我反省,随时检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内在思维,这是一种个体直接认识自己的方法。个体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对象。通过内省,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智力、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和身体条件等特点,内省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内省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真正地了解自己。
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自我的各个方面都是表现和反映在具体事件中,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文学、艺术、体育、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来加深自我认识,获得关于自己能力、意志、兴趣和投入角度等多方面的信息,但注意不要把成就或成绩作为评价自我价值的唯一尺度。
6.认识自己的窗口
心理学家鲁夫特和英格汉提出了一个“周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理论,把自我分为4个部分:公开的领域、盲目的领域、隐秘的领域、未知的领域(图2-1)。
“公开我”,是代表自己和别人都了解的部分。对初次交往的朋友而言,这个区域就可能很?。欢杂谧约旱母改?,这个区域可能就变得很大。这个区域的大小视对方对你所了解的多寡而异。
“脊背我”,是代表自己看不清楚而别人却一目了然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个人盲点,通常是我们不自觉的瑕疵或怪癖、习惯等缺点。有自知之明、常常自我反省的人,这个区域比较小。虚心接受师长与亲友的指点是缩小盲目区的有效捷径。
“隐私我”,是代表个人很清楚且隐秘,他人不了解的部分。自己的秘密、弱点都不愿让别人知道,因为暴露这个部分可能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或被鄙视,唯有当我们很信任对方不会出卖、伤害自己的时候,才会开放自己的隐藏区。所以,这个区域的大小视个人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而定,越信任的人,个人对其的隐藏区就越小。
“潜在我”,是代表自己和别人都不清楚的部分,这个区域范围大小是个未知数。有的时候经过省思或特殊的际遇,我们可能会突然有所顿悟,发现自己的潜能或潜藏的一些特质;有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测验工具来开发;还有些部分可能是永远都不会察觉的。
“潜在我”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都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一个人能够发挥出一半的大脑功能,就能轻易地学会40多种语言,背诵整套百科全书。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控制论的奠基人N.维纳指出:“可以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庇纱丝杉鲜队肓私狻扒痹谖摇?,是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脊背我”是准确对自己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人诚恳地、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就不难了解“脊背我”。当然,这需要开阔的胸怀、正确的理解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否则,很难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通过传统的和科学的方法认识自己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如何识人识己的方法,可以进行借鉴。现在也有不少科学测验如心理测验,可以借鉴。在采用上述方法,综合各种情况后,自己进一步全面分析对比,采纳正确的认识,剔除错误的看法,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认识自我,要尽量客观、准确、全面,避免因为个人认识或个人动机出现较大误差。再者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自己,发展自己,要避免因此限制自己,成为发展的桎梏。
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你在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br>
1.生理的需要
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食物、水、睡眠、空气、身体活动、感官刺激等,这些需要的满足使我们得以生存。以生存为导向的人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却又无法使生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人。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饥饿、干渴或睡眠不足的状态,那他所有的行为就会直接指向能满足这些需求的活动。
2.安全的需要
人们需要住在一个安全、有序、稳定、可靠、可以得到保护并且远离恐惧和焦虑的环境里。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安全。以安全需要为导向的人,在生理需要上相对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但在安全的需要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3.归属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马斯洛也称之为“爱和归属的需要”,也就是被他人认可、获得他人的感情和爱他人、对他人付出感情的需要。归属需要实际上是与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人们需要来自他人的,以注意、欣赏、认可或地位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尊重,以及建立在对自己的能力、成就、才干和独立的感觉之上的自尊。对尊重需要的满足会形成良好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顶点是自我 实现的需要,即开发自我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任务并获得人格的独立和统一性的需要。只有当个人满足了前4个层次的需求,才会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采取行动。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的人对现实有着非常准确的知觉,对自己、他人和自然有很好的认同,有自发性,具有关注外界事物的能力。马斯洛称之为“越来越渴望成为原来的自己,即成为自己有能力成为的人”。
人们通常首先希望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其次才会希望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时,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占主导地位。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个人需求会有所差异。
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工作、职业对我们的深刻含义,描述了各种动机对择业的影响。需求决定择业行为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