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今天这篇文章重点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习得方法和过程。
知识学习
通过一般知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教也是一种学)的论述,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本的学习过程框架,这样便于理解后面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和策略。
1. 知识学习的习得过程
- 习得阶段
- 巩固与转化阶段
- 提取与应用阶段
2. 知识学习的教学过程
- 注意与预期(1. 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
- 激活原知识(2. 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 选择性知觉(3. 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 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4. 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知识理解)
- (1)陈述性知识:
- 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5. 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
- 根据线索提取知识(6. 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
- (2)程序性知识:
- 变式练习,知识重建与改组(5. 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 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6. 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促进迁移)
3. 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 内部因素
- 原有知识水平
- 原有心理发展水平
- 外部因素
- 教学者态度
- 学习心理氛围
- 环境因素
陈述性知识学习
1.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是学习者把输入的信息同认知结构(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相联系,从而构建事物的意义并把它纳入认知结构(长时记忆)中的过程。奥苏伯尔把这个过程称为意义同化模式。
- 事物名称和特征的学习:奥苏伯尔把这一过程称为代表性学习,也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其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代表性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
-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这是意义学习的高级形式,奥苏伯尔提出三种意义同化模式:
-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观念。一般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
- 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又非总括关系。即原有观念与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这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二)知识的保持
- 知识的保持:知识的的保持是与原有知识进行相互同化的自然结果;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关系网络的形成蕴含着新意义的保持机制;知识的遗忘也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遗忘: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活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和重现。根据艾宾浩斯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趋势是先快后慢。
(三)知识的应用
- 知识提取的基本过程:陈述性知识提取的过程是对命题网络或图式进行搜索并作出决策的过程。
- 知识提取的线索是指有助于信息提取的刺激如信息的某些部分、特征或识记时的情景等等。
- 知识提取的方式主要是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层次组织联想、学习情境联想、主体状态联想等。
- 学习迁移: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认知结构后,后续的学习就会相对容易迁移,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2.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过程
- 注意与预期
- 激活原知识
- 选择性知觉
- 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
- 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
- 根据线索提取知识
- 有效测量和评价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状况
程序性知识学习
1.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 第一阶段: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 第三阶段: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程序性知识分为三类:运动技能、心智技能、认知策略。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
动作技能主要由: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品质、动作效能构成。
- 操作定向:对动作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执行方式的认知,形成动作定向映像;对环境因素的认识和对完成动作目标的估计,形成动作目标期望。
- 操作模仿:模仿动作阶段。
- 操作整合:动作逐渐分化、协调,干扰和多余动作减少。
- 操作熟练:动作衔接连贯、协调流畅,多余动作、干扰消失。
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
(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阶段形成理论:
- 活动的定向阶段
- 心智活动的物质化活动阶段
-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内部言语阶段
(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
- 认知阶段
- 联系阶段
- 自动化阶段
(3)冯忠良结构-定向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
- 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么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 原型操作: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
- 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中内部转化,有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
- 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技能。是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或方法的选择。
- 常用认知策略:
- 注意策略: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会与掌握将注意指向或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上的方法、技巧或规则。它指向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觉意向,实行自我控制,促进有意义学习。
- 编码与组织策略:梳理新信息,建构内在联系,以增进记忆效果。即对信息重新加工、组织基础上的记忆。包括归类整理、提纲挈领、作图示意。
- 精细加工策略: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强记忆效果。即在记忆的基础上的记忆。包括联想、笔记、口诀等。
- 复述策略:对目标信息进行不断重复,以便准确记牢。包括及时复述、限时复述、试图回忆复述等。
2.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 选择和设计学习课题的教学策略
- 促进程序性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 示范/分解
- 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
- 给学生提供具体事例
- 指导练习的教学策略
- 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 设计变式练习题
- 选择恰当的练习方法
- 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练习动机
今天聊了关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明天我想聊一下学习两类知识的抓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