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两个月的时候,我曾写下过一篇:《写作有什么好处?学习写作两个月带给我的九个变化 》
没想到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在之前的基础上,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想把它们总结下来。
于是便有了今天这篇。
我甚至觉得,如果自己能把写作这件事持续下去的话,是不是每过一个月或一个阶段,都会带给我不同的变化。
想到这里,不由得对未来感到期待,以及充满好奇。
01、
持续写作扩大了我的意识范围
在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意识范围狭窄”。
这个词通俗来讲,是指一个人的认知只能局限在某个比较窄的范围内,不能客观地认识到人、事、物的全貌;大部分时候只能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到他人。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在高铁安静的车厢里,有人开着外放播放短视频。十几分钟后,经由其他乘客提醒才反应过来,不情愿地把手机音量调低。
但这个人他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在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只意识到了自己当下的需要,没有意识到车厢里还有其他人,以及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他一开始就清晰地意识到了,很大概率就不会这样做了。
——“重庆姐弟坠亡案”中已经被执行死刑的两名被告张波、叶诚尘,为了追求自己的私欲,竟然将两个无辜年幼的孩子从15楼的窗户扔下,导致两个孩子惨死。
作为成年人他们肯定是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他们也绝对不会想被判处死刑,但他们却疯狂地实施了这样的行动。
从意识范围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人在被欲望冲昏头脑的时候,意识范围已经狭窄到只能看到没有孩子之后可以带给他们的好处,却完全忽略了自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等东窗事发到了法庭上,才开始相互甩锅,上演“狗咬狗”的戏码,简直是愚蠢透顶的坏。
而我自己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初期,意识全部都集中在当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觉得那困难像山一样高。
但当我在写作中持续探索了三个月后,渐渐意识到了写作这件事的全貌,以及和写作有关的方方面面。
对写作这件事的意识范围得以扩大。从最开始只能看到一个点,到之后的一个面,再到之后的一个整体。
并且不仅仅是写作。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所带给我的经验,今后再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或在生活中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让我意识到,眼前所看到的只是这件事情的冰山一角,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实际的困难和挑战,也并没有我所认为的难度那么高。
在没有意识到的范围里,有许多因素在对这件事情起作用,需要我去看到。
这样一来,对一件事情就可以在一开始,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更周到、详尽的考虑,以及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仅可以避免犯低级错误,在面对困难时,心态也可以更为轻松,信心更足。
02、
持续写作帮我获得稳定的精神内核
心理学中还有一个概念叫“内聚性自我”,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
所谓内聚性,是指你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而构成一个整体。
关于内聚性自我,科胡特有这样一句描绘: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稳稳地在那里。
换句话说,不管生活发生什么,拥有内聚性自我的人总能处变不惊,冷静、客观、理性地伫立在当下。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内聚性自我的人,也非常清晰自己是谁、以及关于自己的一切,可以做到不被外界所干扰,不被他人的目光、评价所左右。
这曾经是我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因为和内聚性自我相反,曾经我拥有的自我是分散型的,很在意他人的目光,遇到事情的时候虽然表面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实际内心却很恐慌,早已乱了阵脚。
内心有着一个巨大的能量空洞,明知道无法靠他人填补,却还是本能地想要向外求,像一个从不被看见的小孩一样,希望获得来自他人的鼓励、关注和认可。
但在持续写作三个月后,我发现这个空洞弥合了。
也许是来自于在写作过程中,对内,对自己的持续观察、感受和看见;对外,文章的公开发表后,简友们持续的点赞、评论所给予的关注和认可;还有持续地创作带给我的自我价值感。
总之,这个空洞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结实而稳定的自我内核,对自己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面对他人的眼光、评价时能选择坚定地做自己。
03、
持续写作帮我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人性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说法:
“看一个人,要看他在低谷时的样子?!?/p>
“看一个人,要看他处在危难中的反应?!?/p>
“看一个人,要看他的最低处?!?/p>
这些话,都是用来在关系中鉴别他人的。
而当在一段时期地写作中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后,透过观察自己在不同状态下的反应,我对于当人在进行一件长期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而这种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我,将其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结合起来,一方面降低自己的难度,一方面让事情更顺利的进行。
比如当认识到,人在开始一件陌生的事情时,由于了解不充分,容易高估或低估事情的难度、自己的能力、学习所需的时间和掌握的过程,这种情况会导致放弃。
那么在初始阶段,就要进行充分了解,以及面临任何情况都要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地面对。
当认识到,人在面临一项长期计划时,容易急于求成或受状态影响表现不稳定,那么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进行。
既按期达成目标,又降低过程中自己的压力。
当认识到,在达到一定水平后想要突破自己,就需要通过正确地、有意识地刻意练习,那么就按已经被证实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帮助自己超越现有的水准。
顺应,而不是对抗人性。这种感觉,就像顺水行舟,不仅不费力,还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就从之前的靠蛮力取胜,进入到了可以用巧力取胜的阶段。
04、
持续写作,将过往沉积的知识激活并串联了起来
一直以来我都有着阅读的习惯。同时有着对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不仅对哲学、心理学、历史比较偏爱,对个人成长和人文社科类也有着广泛的兴趣。
但在没有学习写作之前,一本书读完就读完了。一个不理解的问题弄明白了就结束了。
这一度让我觉得,那些曾经被我阅读过的书,被探索过的问题,都已经被我遗忘,了无痕迹。
但在过去这段时间的写作以来,经常写着写着,我就想起关于某本书里的某句话,某个领域的某个概念,或某个名人的某个故事,可以结合我想表达的内容进行诠释,放进我的文章里。
比如结合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我写下了这篇《如何在写作路上不断精进?这两个方法分享给你》,结合心理学中的概念,我写下了这篇《想写作而不能?写作困难的七个心理学解释》,结合对电影《英雄》的印象我写下了这篇《如何做到无痛日更?——电影《英雄》带给我的启发》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文章中还有很多。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那些曾经探索过的知识,不经意吸收的内容,它们就像散落在意识里的珍珠,不是被我遗忘了,而是它们没有一个契机被我想起,被重新看到。
而写作就是这个契机。不仅让这些知识被激活,还互相联系,重新带给了我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要让你学过的东西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一种方式,可以有机会把它们使用出来。
这样你学过的东西不仅不会浪费,还可以互相启发,将不同的领域打通,产生认知的复利效应。
/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
很开心在除夕夜里进行了这样一个总结,再次看到写作带给自己的收获。
也希望对你有启发。
新的一年,祝每一位朋友,万事如意,在写作的路上,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