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保存和流传历史。这些内容后来被用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含有一些神话的成分,有些可能是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或想象,也有些则属于古人对宇宙和自然的一种解释。例如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中国地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地貌和许多江河都流向东南的走向。
在传统史学中,中国的历史自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作为一个专有名称,出现在战国时代。正如东汉末年王符在《潜夫论·五德志》中所说:“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p>
今天看来,战国秦汉时期的人是用“三皇五帝”统括了远古其他诸帝,用它表述社会历史的推移和递进,表达了一种社会发展的历史观。
其中有关燧人、伏羲和神农的“三皇”传说,分别反映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某些社会特征。
相传燧人氏钻燧取火,使民懂得熟食而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燧人氏“钻燧取火”属于人工取火。发明钻燧取火的前提是不仅要对火及燃烧条件有充分的掌握,对木料质地有充分的认识,还要有磨、钻、锯等工艺产生,然后才有可能发明钻燧取火的方法。
考古发现证明,正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发明了磨制、钻孔和锯的技术。因此,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反映的应该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发明人工取火之后的社会生活。
燧人氏实为一个人格化的“指示时代的名词”或“文化符号”,而不应将之视为某一个人或某一族的名称。
传说中的伏羲文化主要特征除“教民以猎”、结网捕鱼之外,还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始作八卦”说明已出现原始、朴素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而伏羲氏时代的渔猎经济也已不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较低级的渔猎经济,应与旧石器时代晚期较高级的渔猎经济相对应。
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也发明了耒耜。但是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发明农业与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耒耜农具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神农氏的传说若代表的是农业的起源,反映的是距今12000—9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事;若传说的是耜耕或锄耕农业,则属于农业起源之后,即距今9000—7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事。
中国的原始农业分为北方的粟黍旱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两大系统。中国的农业不可能起源于一地,它起源于南北不同的地方。
因此既不能把神农氏看成是一个人,也不能说农业是由他一人发明的,与燧人氏、伏羲氏一样,神农氏也应视为一个人格化的“指示时代的名词”或“文化符号”,他们都是伟大历史进步的一种具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