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95年,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就是本年了,也就是25岁。
当年龄走到25岁的时候,不免的产生了好多的慌乱,或许是四舍五入的缘故,感觉25岁离30岁好像也没有几年了。
大多数生于1995年的人今年大学毕业,我是其中一个。
7月1日那天我走进了空荡荡的宿舍里,比四年之前搬来的时候还要干净一些,六张床上只有床板,桌子上只剩下大一的时候我们贴的贴纸,柜子里还有摘不下来的粘钩,阳台上的拖把扫帚已被丢弃。
我坐在我的床板上良久,或多或少的想着,我那个时候还能想起来的东西。
刷了会儿朋友圈,看到了一个大一届的学长发的动态,那天恰好是他的生日,他说,毕业一年,也没能做成像样的事业,银行卡里也不过是四位数的存款,他还什么都没有,怎么就25岁了呢?
还什么都没有,可已经长到了一个不愿意面对的年纪。
毕业之后的朋友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选择,但过去的三个月,每个人都感觉,很艰难。
有人读研去了,九月的时候,朋友圈里多了很多不同地方的定位,这是自大三开始就已经做出的努力,做题做到恶心的时候,关于这个远方,都曾有过极大的憧憬。
大多数读研的人,至少在选择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未来可以有着更多的选择。
不过,太清贫了。
读研的三年是比本科的四年更辛苦的,因为有了自己学习的方向,有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这是真正储备学识的三年,三年之后,这会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一些的起点。
只是这三年,有点难熬,要承受着年龄的压力,三年之后,是27岁,27岁的起点,是事业的开始,但万不敢想成家立业。
越是有着高学历的人,对成家立业的事情越谨慎。
于是乎,在一些地方,或者一些家庭,就出现了如此这般的对比。
小时候学习不如自己的人,现在已经在家里的帮助下买了车房,成家立业,但反观自己,还拿着家里的人,读书。
很多人不懂得读书的意义,在他们眼中,小时候学习好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结婚生孩子,不明白读研究生有什么意义。
所以,现在再见面的时候,那些人的语气从小时候对学习成绩好的羡慕,变成不屑一顾的冷嘲热讽,背后议论的时候,话语当中是得意,也是看不起:“你看谁家那个女儿,小时候学习是好,可现在都25了,连个婆家都找不到,还得让家里养着,也赚不了钱,我看啊,是读书读傻了?!?br>
她的孩子长成了她所期待的样子,所以继续读书的当年的优等生,现在成了呆傻子,她判定一个男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根据,是他有没有娶媳妇,而女孩子,则是有没有找到一个好婆家。
所以,很多读研的人愈发的不愿意回家,回家也只愿意在自己家,极力的避免着串门子,读研就够累了,实在是不愿意和那种人多费口舌。
我很喜欢《keep? it? real》的一句热评:“我们只管追寻着梦想和希望前行,那些无聊的评价,和大人的体不体面,都不要在乎了,‘好痛苦,自己被强加的期待越高,越是吃不消,’这句话也说出来吧,好可怕,因为寂寞越发的乖僻,所以才如此的孤独,要保持真我,无所畏惧的跟着感觉走,要坦率一点,只要凭着坦率和直觉,我们就是最强的?!?/p>
比起已经读研的人,压力更大的,是二战的。
大四考上的人起码对以往的努力有所交代二战的人,往往都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及其强大的心理。
已经大学毕业的自己,在家里的供养下,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做一件成功率没有那么高的事情,考研的人太多了,即使是二战,也有极大的失败的风险。
而一旦决定继续考,便又是半年的拼命似的的学习。
如若再次失败,必定是个极大的打击,因为那些没有选择考研的同学,大多都已经工作稳定了下来,起码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人是很怕比较的,当比较一番过后,发现自己是那个最差的,那么自己会怪自己的。
我虽然不是二战,但毕业的时候选择了辞职考研,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我害怕自己考不上,但更害怕不抓住这次机会,会在余生有一些后悔。
考了失败和直接不考,那是两种形式的后悔。
我害怕考不上,更多的是害怕考不上之后,我要怎么继续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怎么面对我的家人,和我的几个朋友,当然,怎么面对我自己。
我在跟我爸说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告诉他,如果我考上了,我跟你保证,到三十岁的时候我会过的很好。我只敢保证三十岁,虽然我也不知道,三十岁的时候,我会不会过的很好。
义务教育的生活,让年龄,成为了很多人所恐慌的一种东西。
生于1995年,还有一些人,选择了继续读书,把三十岁当做自己人生当中的一扇门,到时候,就把门打开,走出去了。
当然,比起考研,更多的人选择了工作。
大学的一个哥们儿在大四的时候就在北京找到了工作,靠自己的实力找到的,那时候我正在准备公务员的考试,觉得他很牛逼。
去院里找导员签了就业协议,就挨着和朋友约饭告别。
到我的时候,我们两个在十月的冷风中撸串,连啤酒喝的都是冰镇的,我记得他一脸牛逼哄哄的拍着胸脯跟我说以后去北京就找他,管我吃管我玩。
半个月之后公务员考试报名,因为限专业的缘故,所以我没有办法报名,这意味着我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所以我很丧。
但丧了没几天,我就开始着手找工作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走下去,一条路子走不通,那就走下一条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开始了海投简历,到处跑面试的生活,经常性的请别人吃饭,也经常说一下自己都不喜欢的话。
有时候我觉得女孩子一个人在城市立足,实在太不易了。即便如此,很多女孩子还是决定要咬牙坚持,因为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女孩子,就格外的温柔以待啊。
这段时间,奔忙一天之后在公交车上还会因为没让座而被冷嘲热讽,但是却没有办法辩解自己穿着高跟鞋的脚已经要没有知觉。
每天一个人找工作,黑天就一个人往宿舍跑,回去之后就只想在床上躺尸,遇到过很多事情,也遇到了很多人,好的坏的,都是自己注定要经历的,我想很多年之后,我会感谢这些经历,让我成熟坚强一些。
他知道了,劝我来北京,他知道,我多么想去北京。
但我终究没去,任他说破了嘴,他说去了北京之后他罩着我,但我还是害怕。
我知道北京是一个容易有机会,容易实现梦想的地方,但能量是守恒的,它可以给我更多的机会,也可以给我更多的伤害。
我承认,我很懦弱。
最后,我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份写字的工作,工资很低,但好在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还住在学校,所以挣的钱,可以养活自己。
大家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一段时间没有再联系。
再联系是小年的那一天,我那天生病了。
因为我上班之后自己开始写简书,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并且也投稿赚点稿费,所以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上班,下班之后再写文章。
这两者,我之前都很陌生,所以,我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熬夜成为了常态。
寒假宿舍不让住,租了一个阴冷的阁楼,每天睡五个来小时,当手头的事情都上手了之后,我就生病了。
请了一天假,去挂水,那天是小年,身边没有朋友,所以强打着精神走到了医务室,在那里,我收到了他的消息。
他祝我小年快乐,我说同乐,他让我猜猜他在干嘛,我说发奖金,他问我现在方便视频吗,我看了一下空荡荡的挂水室说好。
画面接通,我们两个看着彼此的处境,都一下子笑了,他也在挂水。
来回打趣了几次,他问我怎么了,我说医生说我熬夜过度,营养不良,他一下子笑了,说我们两个不愧是哥们儿,连生病都生一样的。
再说起北京,说起他在北京的工作,他没有那么意气风发了。
在学校的时候他是风云人物,小有名气,一帮学妹追在屁股后面喊学长,但到了北京之后,他开始对自己产生质疑了。
白天在城市的写字楼里上班,穿着光鲜,可晚上回家之后,却只有对自己的深深的失望和无措,曾经以为只要考上大学就万事俱备,靠自己找到在北京的工作人生就攀上了巅峰,但工作了几个月发现,那不过是真正吃苦的开始,这个社会,是不会给任何人留下任何情面的。
24岁,好像自己什么都不会,而看别人,好像什么都会。
还会偶尔羡慕他人,似乎每个人过的,都比自己要好。
所以我当初,不敢去北京,一个能够给人更多机会的城市,自然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每一个想去的人,都可以被北京容下。
每年都会有人踌躇满志的去,然后灰头土脸的回,但是,仍旧有很多人,对于北京,义无反顾。
“我问自己你是否还年轻,你的灵魂是否还很纯净,人群中是谁在艰难走走停停,又是谁在仰望着命运?!?/p>
我们都对自己满怀着希望,在20几岁的年纪,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但昨晚生病一个人深夜去医院看急诊的时候,我哥们儿却质疑自己为什么要只身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
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都选择了怀揣着这种质疑,依旧留在北京,因为两个字,梦想。
梦想虽然已经要被说成烂大街的词语,或许是很多郁郁不得志的人拿来给自己的镇痛剂,但真的有很多人,依旧在相信着这两个词,并且为此而拼尽全力。
当初几个朋友对我辞职考研的行为不理解,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梦想,我说的很坚定,他们还是笑了,我也跟着笑了。
生于1995年,有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勇敢一点,把委屈一个人咽下去,消化掉,拒绝了家里的帮助,想依靠自己,来闯出一片天。
就算知道这条路可能会让自己遍体鳞伤,注定比别人艰难百倍,还是热爱,还是要走,还是想要坚持一下,也许多年后的眼泪也会比别人滚烫一些,这次,为自己,也想要咬牙拼一次。
“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老去?轰轰烈烈之后归于平淡,还是努力了一生,过最平凡的一生,我的答案是,看遍世间纷纷扬扬,在自己的心头老去。”
只是不敢谈及结婚,没有车子房子和票子,连自己也只敢和别人合租房子,不愿意依靠家里,但自己实在无能为力,不是不能依靠,只是不想依靠。
只有自己经济独立了,才可以去选择自己所想要的人生,大多数敢独自闯荡的人,必定和家里人三观不合,他们不愿意接受父母安排的人生,所以,也不愿意拿父母的钱,去为自己成家立业。
越来越多的小县城年轻人不愿意回到老家,但是在大城市面前,却渺小的有些可怜,似沧海一粟一般,因为这个城市很大,城市里的人都很匆忙,每个人都在自顾不暇,没人去关注你的喜怒哀乐,所以便需要自己来面对一切。
孤独成为常态,很多人都会谈恋爱,但默契的从不谈结婚。
选择这种生活的人总是和父母一代有着观念上的隔阂,所以很多时候宁愿自己独自背负着压力,也不敢和父母诉苦,因为怕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责备。
“我早说过吧,让你在家,你当初要是听我的……”这个句式,成为压倒亲情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父母那一代,是愿意用力气挣生活的人,可我们不愿意了,大学生不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毕业之后很多人也只是做着最基础的工作,拿着不怎么多的死工资。
咬牙坚持。
我的两个姐们儿,一个做了会计,一个做了初中老师,其实拿到的工资,也只是勉强养活自己。
房租涨的比工资快,生命当中突然多了很多世俗的事情,不熟悉,但要慢慢学习,人情世故这种东西,要开始正式的上课了。
“你说你很累,可你回头看看这些年谁又过的顺风顺水。”
做老师的姐们成了全家人的骄傲,在我们山东,女孩子做老师和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即使一个月不到两千块钱,家里人也会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我姐们却告诉我,她很羡慕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做老师是她家里想让她做,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一上班就成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她妈走哪都夸她闺女有出息,而她很长一段时间上下班的路上都看不到太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已经成为常态,没有正常上下班过。
做会计的姐们儿上班后开始考证,没办法,会计是一个看证的职业,有证就能升值,白天上班,晚上学习,还得不时应付家里人给安排的相亲。
但她觉得自己很难遇到合适的对的人,忙的没有谈恋爱的时间,还固执的拒绝着各种形式的相亲。
上个月我们三个一起吃饭,各自吐槽,彼此羡慕,然后又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愿此波澜之后皆尽如人意。
生于1995年,要开始一个人,嬉皮笑脸的面对,生命中的难,跟家里人,永远的报喜不报忧。
希望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见识,格局和银行卡的存款也会随之而涨。
我还有一些朋友,他们没有读大学,甚至初中都没有读完。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却可以活的很轻松,人生苦短,何必总是为难自己?”许多人都会拿这句话来自嘲,而后继续去为了生存奔波着。
他们,真的是生存。
我们皆生于1995年,但有时候比起他们的经历,我觉得,读书幸福多了,但他们不喜欢读书,所以他们也是在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生活。
今年我随的分子格外的多,许多不读书的朋友,都急着结婚了,我们这里有个习俗,本命年是不允许结婚的。
所以,很多人都着急了,但当事人一点都不着急,着急的是家里人。
父母拿出半辈子的积蓄,帮衬着买了房子,因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很难买到房子。对于很多男性来说,买房子是一生的使命,因为没有房子,就没有办法结婚。
很多的男孩子应该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这钱得给你存着,长大之后是要拿着给你娶媳妇的?!狈路穑⑾备臼侨松闹占勘?。
生于1995年,不上学的日子,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七八年,和他们在一起,不谈什么梦想,也不提矫情,只是生存。
他们已经见了这个社会上的很多阴暗,被骗过,也被打过,经历了很多的恶意,没有被学校的象牙塔?;ぃ?,他们很少理想主义。
但他们,很成熟,很多人已经开始成为父母的依靠。
早几年已经成家立业,在父母的帮助下买房买车,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了孩子之后发现,这个大家庭的担子,忽然之间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还要处理妈妈和媳妇儿的矛盾。
他们最喜欢的,是和兄弟在一起喝酒,说的,都是成年男人的话。
那是生活中最放松的时候,不是儿子,不是丈夫,不是父亲,是他自己。
95年的我们很多都油腻了起来,毕竟大多数的我们也长大了,开始投入现实的洪流当中,被敲打,被消磨。
每天睁眼的第一感觉,不是去上班工作,而是为了生存的卑躬屈膝。
银行卡上的数字不忍去看,物业费要交了,水电费要交了,车险要交了,房贷要交了,还需要养着一个孩子。
或许他们也不想那么快的成家立业,但自己没办法负担自己的生活,所以,要听父母的,这么大的人不结婚,是会遭闲话的。
就这样,为了父母的面子,负担了一个还没有能力负担的家。
钱钟书先生曾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倍?,婚姻还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不想进去
所以,近年来离婚率持续高升。
我们这一辈人比父母那一辈要自私一些,想要自己可以过的很好,而离婚也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所以感觉不合适了,离婚是很果断的。
我很支持这种离婚,因为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选择自己的幸福生活。
但转而一想,既然离婚这件当年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成为常态,那么对于结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也可以转变一下观念呢?
不必在某个年纪必须要结婚,而是在遇到了那个想要余生一起生活的人,自己独立到可以承担一个自己的家庭,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保证有了孩子之后不必让他因为钱而有所委屈。
为什么,就不能那个时候再结婚呢?
日剧《不结婚》里有句台词,我深以为然:“自己的人生都把握不好,怎么可能背负别人的人生?”
而现在的很多父母,他们无视离婚,只知道结婚,当自己过的不幸福的时候,再告诉你忍耐。
那这样的父母,他们的婚姻大抵也没有爱情,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父母才知道爱情的好,所以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养老而生孩子,他们会站在孩子这一边,帮孩子抵抗着邻里亲戚的家长里短。
这样的父母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让孩子去做点什么事情,他们只会让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做点什么事情。
以后,我想成为这样的妈妈,但绝对不可过分。
在这重重压力之下,有人选择了承受辛苦,有人选择了安于现状,而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叫做妈宝的人。
生于1995,心安理得的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而父母也很开心的享受着孩子对自己的依赖,看着那些想孩子的人,还会很自豪的说:看我孩子多懂事,还是在我身边。
他们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不用担心押一付三,也不承担工作的压力。
曾有一个同事,她的生活方式和我大相径庭,所以我觉得很奇葩。
她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早上妈妈给她做饭,连午饭的水果都是切好装在餐盒里,晚上她的妈妈有时会来接她下班,她不逛街,不约饭,下班一般回家,娱乐就是和她妈妈看电影。
她没有朋友,也没有社交,不谈恋爱,也没有异性朋友,从来不考虑结婚的事情,她长的很丑,但是从来不化妆,我和她一起工作几个月,没有见她换过衣服,每每说自己有洁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耽美小说,追综艺。
但她身上很多戾气,常常就一些网络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辞每每很是激烈。
忘了说了,她不是生于1995,她是最早的一批90后。
我认识一个女生,她的口头禅是我妈说,在她的生命中,仿佛有了她妈,就有了一切,每每都很幸福的一脸笑意的说我是妈宝。
我很少遇到选择这般生活的人,一直到现在,我还未曾认同这种生活。
但她们也未必会喜欢我的生活,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罢了,遇到他们之前提起妈宝我总是嘲笑低能和巨婴,但遇到几个人之后,我为自己的狭隘道歉。
她们就是喜欢和妈妈呆在一起,她们也没有什么大的抱负,也没有梦想,就是不想谈恋爱,不喜欢逛街,也不喜欢化妆,她们过的很幸福啊,我凭什么嘲笑妈宝?
我不可能做一个妈宝,但我尊重她们。
不过我还是反对呆在舒适区当中,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奋斗,但是人不可能永远都呆在安全而舒适的地方,看得远才能走的更远,
生于1995,很多人选择了一种低欲望的生活,佛系一词便应运而生了。
马家辉曾在《圆桌派》当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什么是贫穷?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块钱就是贫穷。
生活变的没有欲望之后,就会把生活过的很敷衍。
开始承认自己没有梦想,接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甚至的平庸的人。不愿意背负巨额的房贷,没钱结婚,还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
或者换一个词来描述,就是丧。
我认识的人不多,经历的事情也不多,所以只能简单的写一下我和我的几个朋友,一定有很多生于1995年的人,在这个年纪,早已大放异彩。
过着很多人都梦想企及的生活。
然而就如马三清所言,有人的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去罗马的路,但还有一些人,他们生下来就在罗马。
我的影响力比较小,写的东西只会很少人看到,但很希望,能够看到最后的人,可以说一下你的这个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