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的学问(七)耳朵的游戏
耳朵是用来听的。听,是特别平常的一种能力,然而仔细想想,听的能力也分层级,首先是能够听见声音,听见有动静,听见人说话。然后是听懂,知道听见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是有危险逼近,还是有什么高兴的事情。更高层级就是,把听到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中,比方说听说新上映的电影口碑很好,所以决定买票安排时间去看。
听,有什么难的呢?谁不会听呀?不过,对于新入学的小毛豆来说,老师们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有不少的孩子“不——会——听”。这表现在我们常说的“耳旁风”,或者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的孩子与人说话的时候,缺少与对方的目光交流,不与人正视。有的孩子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打断别人。更让人着急的是上课走神、做小动作,这样听课就会漏掉很多信息。在集体活动或者体育课上,“不会听”也会造成难以准确完成老师的指令,比方说,老师说:“向左转!”结果孩子向右转了,正好和别人脸对脸,引得大家哄笑起来。我们就会觉得是不是这孩子不遵守纪律,在故意捣乱呢?其实不是,孩子态度挺认真的,他是能力还不够。这方面能力的不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后来完成更复杂的学习任务,比方说听写的时候感到困难,不会记笔记,难以复述出别人的话,写作文的时候也难以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孩子从小就被各种声音包围着,而人的大脑是很会偷懒的,所以会把很多跟自己无关的信息屏蔽掉,就像没听见。而判断听到的信息是否跟自己有关,就存在于孩子的生活当中,存在于我们和孩子的交谈当中,我们和孩子说的话,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关心的事情,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就会留意和用心,就会养成认真听的习惯。这一点可以参考前一篇关于注意与记忆的游戏,对孩子进行训练。除了正经八百地安排事情做,我们还可以和孩子玩儿一些专门用耳朵的游戏。
音乐是非常好的一种媒介,在一些家庭中有爱好音乐的传统,比方说少数民族家庭,孩子是在歌声和乐器声中长大的,所以他们更擅长听,从小就能够模仿曲调和唱腔,可以跟着拍节舞蹈,不知不觉锻炼了听知觉的敏锐程度。在幼儿园里,你也会看到老师常常带领孩子们唱歌,念歌谣,打节奏,玩儿音乐的游戏。这就是在训练孩子们的听知觉。
如果你不那么爱好音乐,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闭起眼睛放录音听,然后判断是什么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通过声音判断情境故事。你还可以把闹钟藏起来,响铃的时候,让孩子找,看看循着声音能不能找得到。
说绕口令也很有趣,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更快背下来,并且说得不出错。通常,孩子都会既努力又开心的。
听反话。说“抬左脚!”你就得抬起右脚,谁错了就淘汰出局。家人们一起玩儿,也可以召集邻居孩子们一起玩儿,谁赢了谁发指令。既然要反着来,就得听懂“正”着是怎么回事,还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不要那么轻易直接地做出反应。所以,这个游戏对孩子的锻炼是很全面的。
双簧,是一种传统的滑稽戏。在家里,如果你准备了合适的脚本,和孩子一起演,也会是十分有趣的一种游戏。他同样要听你在背后说出的独白,根据独白作出动作,因为独白的有些内容是他意想不到的,又不能让观众看出来,于是他就得注意听,再想办法表演出来?;褂胁氯?,对于不习惯与别人目光交流的孩子来说,他想要赢你,就不得不观察你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听你说话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你会伸出哪几个指头,再自己斟酌一下该出哪几个指头。这类游戏玩儿起来有难度,但是人又很放松,孩子不知不觉地,乐呵呵地,就得到了锻炼。
听完故事再进行复述,或者转述别人的话,都是很好的训练,但是要注意让这种情况发生在自然的过程和情境之下,如果孩子觉得你在考他,感觉到你对他缺少尊重,是不平等的关系,那他恐怕就会拒绝你的游戏,玩儿不下去了。
可能很多家长会想起过去,许多年前我们儿时的游戏,的确,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没有什么玩具,孩子们会互相把对方当成是玩具,于是就有了许多听和说的机会,从而发展了我们的能力。所以,在如今孩子被玩具包围的时代,其实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存在着重要的缺失,这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反思的。有许多玩儿法,是玩具不能替代的,我们还是要打开思路,积极创新,让自己,让孩子们,玩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