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一个00后的朋友聊天,刚刚结婚的她就已经在为很多事情烦恼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奋斗动力,如何面对爱PUA的领导,怎样与价值观不一致的伴侣改善关系,为什么总是对自己不认同或有着深刻的不配得感......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更加丰富世界里,看似拥有着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内心信念的缺乏,对自己的不接纳,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随着各种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只顾着去完成一个个的KPI,想着去成为自己羡慕的“别人”,去获得普世价值观里的“成功”,就会自然而然地忽略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和照顾,这也是现在很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对自己有办法》这本书,如同一缕照进内心的温暖阳光,驱散那些焦虑的阴霾。将枯燥的心理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可爱的插画表现出来,为深陷泥沼的人们提供了一份关于心理成长的温馨指南。
这本书壹心理主编的,它从自我认同、情绪健康、人格成长、原生家庭、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治愈我们的心灵,并提出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用来应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50个场景。作为咨询师,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建议看似简单,但只要去极致践行,就可以疗愈到我们曾受伤的内心。
书中有很多现代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
总是过分意外界对你的评价
我们从出生起就将别人的评价作为自身价值的标尺,特别会被外界的负面评价所影响。其实那些评价,只是他们自己想法和期待的投射,并不代表真实的我们自己。那些指责或是恶言相向,只是他们内心深处不安和痛点的反应,与我们本身毫无关系。知道了这个原理,你是不是就可以释怀很多事情呢?
为了讨好委屈求全,但仍然不被重视
有很多人习惯于牺牲自己的感受 ,为了看起来合群,为了不得罪别人,为了避免冲突。但是越是这样,反而越是让别人忽视你的需要和感受,因为你传达给别人的,从来都是不争不抢,没有任何要求,是个可以随便对待的人。这种模式是你自己灌输到别人头脑和印象中去的,所以不要以迁就和讨好的方式来嬴得别人的喜爱,我们可以善良,但一定要带着锋芒,适时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不满。
原生家庭只是原因,而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你自己手里
蕞近这两年“原生家庭”这个词的出现,让很多人终于为自己那些难以改正的弱点或是性格缺点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原因。但是这种说法也是忽略我们自主性和成长型思维的障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即使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给你带来了创作,但也是你的父母在他们的认知之下,所能做的蕞好的了。学习接纳并勇于去改变,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总是无法自律,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否定自己
自律这个词近两年很火,能够持久地坚持做某件事,是我们所认为的自律,所以很多人就以此为目标,给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做不到就对自己悲观失望。然而,这种想法都是与那些所谓“自律的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律的深层次含义,是自我照顾和爱护的方式,它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调和,是我们与自身节律的对话,它不应该是被别人定义的,而是一种内在的领悟,它是让心灵自由,而非让生活受限。
读完这本《我对自己有办法》,我觉得自己的内心真的被松绑了,它可以让我们看清很多观念背后的真谛,教会我们用转念的方法重新看待问题,消除内心的焦虑和迷茫,让我们更加爱自己,接纳自己,并成为更好更通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