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真正步入了“轻熟女”的行列。年龄的增长带给人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一种隐隐的优越感与危机感的混合。
从大学毕业到25岁,这几年的生命密度大得惊人:工作、恋爱、结婚、投资……用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的人生大事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这段岁月里完成或者开启。
只可惜,过去二十年的人生储备与经验,很难满足这四五年的高强度消耗。就让我来做一次“伪导师”吧。在路上的年轻人,这碗很干的“鸡汤”送给你们。
一、关于工作
1.大胆尝试,不要怕犯错或失败。
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个试错期(这里特指职业方面的试错),有人在大学期间就有意无意得走过了大半路程,而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开始得比较晚(比如我,从毕业后才开始的)。这段时期最关键的是心态。“年轻时候的失败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年龄越小试错成本越低,现在不试错更待何时?
大多数人的问题都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以为等我哪天知道了自己的“天命”所在,我就一定会全力以赴。而以我的经验,那一天永远都不会到来。很多事情都是在做的过程中想明白的。如果你没有那么幸运得很早就清楚自己要什么,那就在试错中一点点明白自己不要什么,这又何尝不可呢?
2.既要脚踏实地,也要眼光长远。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大多急功近利,能把眼光放得长远的屈指可数。想赶快挣到钱,证明自己的能力无可厚非,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看这份工作的隐形价值,比如平台给你的背书、资源、眼界、思维等等。相信我,后面这些绝对是支撑你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实这就是“机会成本”。想一想十年前选择进互联网行业的那波人就明白了。我一个做金融的朋友告诉我:不论你选择进哪一行,你一定要想办法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上游。我想也是这个道理吧。
3.“有利用价值”就是你最大的价值。
这句话说出来会感觉很不舒服,但我这里说的“利用”其实是一个褒义词。经济行为的发生其实都是价值交换,你的价值高了,是不是交换的价值也会相应变高?在工作初期,其实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最大化你的“可利用价值”。当你的“可利用价值”大了之后,机会自然会找上门。
其实不论做什么工作,时间都是自己的。如果不能好好利用时间去做事情长本事,最后吃亏的是自己。你以为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才是“公平”,殊不知,公司的成本只是那一点薪水,你的成本可是自己的青春啊!不过说来惭愧,我也是经历了两份工作后才算真正认清这一点,摆脱了“打工者心态”的。
4.想一万次不如做一次。
“眼高手低”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常见的毛病。总觉得自己懂了很多,听听看看想想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根本不屑于动手做。这也是我曾经犯的错。做事情爱找“巧”,还认为这是在节约时间。很少把事情很深入得做透,觉得凭自己的小聪明就能搞定。后来在粗浅地学了稻盛和夫、阳明心学后我才慢慢意识到,什么叫做“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能力是做出来的,知道与做到,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二、关于感情
5.不论你有什么理由和借口,25岁前一定要谈至少一次恋爱。
及早恋爱,乃人间正途。恋爱是帮助我们更好得了解自己的有力“工具”之一。我们这一代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很多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我们没有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与经验。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多数来自父母、老师、 同学、朋友的反馈,但这还是不足够的。没有哪种关系能像恋人一般让你和一个人如此亲密,优点缺点都暴露无遗。
你会发现,即使再亲密的人,想法上都会存在差异。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分歧、矛盾自然会出现,这就是一个反思并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契机,也是一个让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性格、思维方式更丰满、更完善的过程。
6.不要忽视对方的“隐性优点”。
以男朋友为例,俗世鼓励的男性优点标配包括:才华、金钱、社会地位、外在形象、工作能力、野心、上进心、社交能力强等等,这里暂且把它们称为“显性优点”。但是还有一类隐藏型男性优点是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人忽视的,包括:对他人情绪的洞察能力,自我情绪的稳定,符合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对女性的尊重,心底善良柔软,无不良嗜好、恶性习惯,规律的生活,原生家庭生活环境的健康等等。
拥有“隐性优点”的男人在这个社会上一般都不会混的差,基本上不会是“失败者”。而拥有“显性优点”的男人,性格健全当然最完美了,但如果只是“金玉其外”,他身边的人就要“受苦”了。
7.爱是一个动词。
很多人都会纠结,是要找一个自己爱的,还是找一个爱自己的。在我看来,找什么样的都无所谓,因为你无论选择谁,你们之间都会遇到问题,只是可能不同人相处时问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而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自己内在问题的投射。所以关键是你选择了之后的态度。
你爱的人,也可能在岁月的沉浮中不再是你当初迷恋的样子;爱你的人,你能保证Ta一辈子不忘初心待你如初?爱情保鲜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爱。热恋的时候,每天沉浸在甜蜜的爱意里,觉得这才是爱,想要把这种感觉永远持续下去。这可能是每一个女孩都曾有过的“执着”。后来才领悟,爱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爱其实是一个动词。爱是“去爱”的过程,也是“去爱”的结果。在“爱”的过程中,彼此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完整。
8.安全感来自自己。
好的感情一定是互相成全,共同进步。任何一方牺牲自己去迎合另一方的感情状态都是扭曲的、不健康也不会长久的。而这种牺牲,往往都来自不安全感。到底安全感来自哪里?曾经我认为钱能给我安全感。的确,金钱曾经的确带了我很大的安全感,但是我发现这种安全感无法长久。因为金钱只有流动才能产生价值,而我的“安全感”也会随着账户余额的变化上上下下。后来我开始梳理和金钱的关系后,慢慢领会到,如果安全感有一个公式的话,那应该是:
安全感=50%个人价值+30%人际关系+20%金钱。
绝大部分的安全感是来自自己的,来自那种“无论把我放在任何地方、处在任何境遇我都能活出来”的笃定。安全感还来自与他人的关系,来自那种“我知道我即使失败了还有那些家人、朋友会愿意帮助我支持我”的安定。最后,安全感来自金钱。
三、关于自我成长
9.25岁前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25岁之前,除了时间、精力是实实在在属于你的,其他你能拥有的寥寥。在这个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期里,需要我们从外在到内在、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得“升级迭代”:花些钱买品质感好的衣服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得体、去参加一些讲座沙龙活动开阔一下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所在的行业和职位)、报一些通识类或技能类的培训班、想办法认识你敬仰的前辈、结交朋友……这些都是给自己的未来投资。时间怎样都要花光,何不把它花得有意义有价值一点呢?
10.不要忽视思维与认知的成长。
发展职业技能在这个阶段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反思并更新自己的思维与认知,还包括性格。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到: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噩运、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这点我非常认同。
我们二十多年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不论你有意识或没意识,其实你头脑里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对于这个世界基本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觉得“事情就是如此”,从来没有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我的认维方式真的可以帮助我在真实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发展么”?如果你没有思考过,那毕业后的这三五年,离开了原生家庭与环境、告别了学校,请你真的要认真仔细得思考一下。
我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因为心中有困惑,所以这一路磕磕绊绊,我一直在找答案。从我个人经验来讲,都要经历一个从破到立的过程。中间虽然会痛苦,但相信我,看清真相的痛苦只是一时的,远比你一直活得不明不白强的多。
11.不断挑战自己。
越早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成长得越快。说起来很轻松,经历过这个“痛苦”过程的人都知道其中的滋味。经验来看,这种“蜕变”往往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遇到挫败、困难,不改变就跨不过这道坎儿;二是自身的成长意愿非常强烈,主动发起的改变。不论是哪一种,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一觉醒来就改头换面了。不如做一个快乐的“愚公”,和自己“大山”死磕到底,终会看见新的天地。
12.拼到最后,拼的都是人品。
我发现一个规律:最开始,我们都在“术”的层面与人“竞争”,总觉得自己有能力就怎么样。慢慢的,开始意识到“道”的层面,找到本质和规律、不断升级自己的心智与认知系统才是不二法门。最后发现,做人其实才是最重要的。把人做好做事不会差到哪,而只是局限于把事情做好的人很有可能后劲儿不足。可以理解为一个是“短期投资”,一个是“长期投资”。多给自己创造一些“攒人品”的机会,不要为了短期利益透支自己的“人品额度”,因小失大。
人的这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墒?,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
没有晒什么“血泪史”,只是把“河蚌”磨出的“珍珠”分享出来,愿为正在雾中前行的你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洞见,如果你看完了什么都没记住,没关系,你只要做到这最后一句话就可以了:
“往前走,别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