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野生动物在长春·第二辑》:用艺术史规划职业,在逃学里体悟人生
就算为了《野生动物在长春》系列,我得去买得到电子书和读库的联合会员了。
就像史航所感慨的:遗憾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如果不是这期《文化参考》,我会错过这杯绝妙的鸡尾酒,错过这场漫画与绘本的融合之旅,错过这段野生动物类比高中生活的美好穿越。
其实就像之前信息匮乏会带来很多的不易得,现在一切得来太容易,也会造成一种稀缺,好东西很容易擦肩而过,有时候还不是擦肩,是茫茫中完全不知道的存在。我们每天孜孜以求,却不知在漏掉多少宝贵的东西。
20230207
019|《王者荣耀》“兔限”系列皮肤:国民游戏怎么讲生僻的上古故事?
昨天刚刚在脑图临摹大赛中呈现消费行为设计,分为感知(P)、决策(D)、使用(U)、唤醒(A)四个阶段。先物理感知,再主观决策,接着消费使用,最后通过关联唤醒记忆,产生重复购买。
很多行业从“游戏思维”获得启发,加大“唤醒”与后续的决策推动力度,使用融汇贯通,产生增强回路,不耗费更多的推广资源,就能达到很好的销售结果,使人在游戏与真实生活相互交织的情境中投入时间和情感,时刻让产品处于消费者的视野和心智之中。
20230213
020|程耳《无名》:你相信一个故事吗,你相信一个人物吗?
需要补课的电影有好几部,等看过再来复盘。
认同这句话并愿意改写为:我尊敬中国导演对于电影的尊敬,就像球迷应该支持一支有才能的、努力踢球的家乡球队。
20230213
021|《三体》和《平原上的摩西》的影视化:“忠实于原著”就是好改编吗?
双雪涛认为,好电影改编“要从小说性里提炼出一个电影性的东西,完全适合电影去象征的东西……不能沿用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主题肯定是最适宜小说的。”
从小说读者和影视观众的角度,也的确如此,这也是为什么,看完电影会去读原著,或者读了小说会去看电影,是似曾相识却恍如初见的感觉。
20230213
027|情人节专题:爱情是什么?
爱情的表达,越来越方便。送礼物,发祝福,烛光晚餐,999朵玫瑰,烟花秀,对岸的霓虹灯……好像也只能引发一瞬间的感动。
爱情的本质,越来越奢侈。人们把爱情当做商业社会的投入产出来考量,斤斤计较,量入为出。斗转星移,岁月模糊了一切,便以为相濡以沫就是爱情。
我相信贾行家老师说的,爱情是一种价值,应该作为生活目的本身。
一个人如果幸福,那他首先是一个懂得爱的人。
爱不应该只属于某个特殊的日子,平常日月,地久天长,愿我们都是幸福的人。
20230214
030|送别翻译家:向窄口瓶里倒水的先知们
雨果说做翻译像“从一只宽颈瓶向一只狭颈瓶里灌水”,属于事倍功半的为难事,吃力地抱起一桶水,未必能灌得满一瓶;歌德说“翻译家是一个民族里的先知”。
总之,功德无量!
20230217
031|《陶庵回想录》:鲁迅、老舍、林语堂的“另一面”
对于“编辑家”,很多人似乎觉得陌生。但相对于作家来说,编辑家恰恰是更重要更有分量的,自古伯乐最难得。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作家们的另一面,就像我们看过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再重新回去读原著,那些人物故事便会更栩栩如生。
当我们看到作家们生活中的样子,再读他们作品的时候,作者笔下的一切,与他们一起,更生动鲜活地走近我们。
20230221
032|《陶庵回想录》:民国媒体和出版业的生意经
对办刊物编杂志,我一直有着亲切的记忆与印象。一方面是因为老爸在大学从事文学理论和美学教学的同时,兼任图书馆馆长和学报主编二十多年;而我自己在企业主抓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也担纲企业内刊主编多年。
做刊物,要有眼力劲儿,更要有一颗旷达宽和的心。谁都不是天生的好作者,好作品如同璞玉,需要反复打磨。在此过程中,是人与人的交流切磋,以及彼此造就,共同成长。
20230221
033|启发·天台告白: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与爱情,如出一辙。有时候正是为了走出去忘掉,让诗心与爱的能力,真正融入灵魂。
有一日,无论你在哪里,故国或异乡,看到海天一色、日落黄昏、微风细雨,斜阳浅照,那些美好的诗句就如画面一般映入眼帘,涌上心头。
面对此时此景,爱如潮水,你会感谢,那些忘却。
20230222
034|慕明《宛转环》:“认识自我”是文学的终点还是起点?
关于大火的chatGPT,贾行家老师有一段精彩的阐述:
火车刚发明时,人没有必要通过骑马来和火车赛跑证明自己——何况那其实是在证明马的能力,我们要做的是买张车票,坐在这件新工具上,把旧视角和新视角融合起来,把旧方法和新方法重叠起来,推测一下我们会被带到哪儿去,会面临什么机会?
小说集《宛转环》中的同名小说《宛转环》,作者慕明在故事里使用的新工具包括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她的小说在纯熟的文学语言之上,叠加了科学语言和思辨性语言,推演出全新的概念和体验。
这本书堪称是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也正呼应了——科技发展终究也会与众多大事件一样,成为历史。
20230223
036|尼尔·盖曼故事课2:虚构·如何诚实地制造谎言?
“写作,是努力让隐喻变得具体”。
讲故事要循着一定技巧,才能把隐含的思想内容相对准确地传递给听众。
童话当然是捏造的,可以说是谎言,讲得好却能在小孩子的记忆里根植下有关诚实的意识,比如《狼来了》。
情书里的种种缠绵当然也是捏造的,可以说是成年人的谎言,写得好却能让人的一生浸润在深情里。
20230227
038| 沈祖芸《变革的方法》:变革是什么,一定要变革吗?
很早之前,大概从“罗辑思维”到“得到”的“去罗胖化”开始,就预感到作为知识产品的得到app会引导这样的“只有产品没有人,只评价产品不评价人”的企业文化,而这一次将此作为组织变革的原则,不由更生敬佩。
另一个特点是“第三空间”,在满足个体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自己决定自己美丽的标准”。一个百花齐放的学习空间,有着稳态的价值核心。这是得到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其实在组织变革之路上,永远只有起步与跋涉,没有止境与终局。也可以说:只要勇敢出发,就值得祝福!
20230228
039|芦苇:电影的秘密是什么(上)?
在吴天明的影响之下,一位摄影师可以成为后来中国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一位美工也可以成为后来中国最知名的电影编剧。
最著名的导演说的是张艺谋,最知名的编剧说的就是芦苇。
他编剧的《霸王别姬》和《活着》,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也被誉为新中国的经典作品。
芦苇说,怎么知道自己的故事感动了观众?那就是自己要成为第一个哭的人。有位导演说自己的目的是“我不哭、让观众哭?!甭嫡馐枪砘?,你把你自己当上帝了,你哭了观众都未必哭,你不哭人家还会哭?
20230302
040|芦苇:电影的秘密是什么(下)?
好的小说当然是拍成好电影的基础,但并不一定小说家本人就可以当个好编剧。因为电影剧本和小说是完全不同的文本,需要完全不同的才能。
最明显的区别是,小说是用来读的,而剧本是用来拍的。小说通过文字表现,剧本通过影像表现,写出来的是一个一个的镜头和场面。如果一位小说家也能写出好剧本,那是因为他同时掌握了两套完全不同的创作方法。
编剧芦苇正是拥有这样一种驾驭镜头和场面的能力,他揭示的编剧追求,就是要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感觉人生有所不同。
20230303
041|杨苡、余斌《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1:一个少女对历史的百年张望
像杨苡先生那样,一生都带着少女感生活的人,究竟是自己获益多,还是身边人获益多呢?有时候还真说不定。
一生的少女感,绝不是毫无波澜的温室花朵,而是历经坎坷依旧以清澈的眼神看世界。这一份定力,真正的少女难以企及。就如一颗稀世珍珠珠宝,在哪里都散发光芒,却又与世无争,温润如玉。
我在新加坡认识八十多岁的罗伊菲老师,也是这样一位充满少女感的女子。在她身边,每个人都会深受感染,整个天地都仿佛纯净了起来。
20230306
042|杨苡、余斌《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2:第一是细节,第二是细节,第三还是细节
我的第二故乡南通,出过一部《口述历史:世纪风云中的南通人》。我父亲有幸与张謇后代以及艺术家赵丹等名列其中。
旅美的史学家唐德刚说过:“口述历史是活的史料,其他史料是死无对证的,而口述历史可以慢慢谈、慢慢问,可以加以补充改正,而其他历史就不能如此?!?/p>
真实的细节,客观的记录,坦诚的交流,深刻的洞见。这是一部有意义的口述史必备的几个条件。粉饰太平、简略跳跃、甚至曲意想象与逢迎,都不是好口述史。
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