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高考完后还没来得及放松,就陷入了另外一场纠结中,分数出来了,选中了心仪的大学,但是报什么专业呢?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还是根据就业热度?
有人说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好学乐学,最大限度在学习上发挥主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人说要根据就业热度,寒窗苦读十几年,明明一个挺不错的大学,结果选了个冷门专业,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不得不换个行业从头开始,这样多苦逼。
但很多情况是,一个学生埋头苦读十几年,很容易把逃避当成兴趣,数学不好,就是喜欢文科;英语差劲,就是偏向理科。把这种逃避当兴趣,大学四年才会知道学习有多么吃力。
至于说根据就业热度,我们知道就业薪资最高的是IT行业,但是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去敲代码,这肯定不现实。首先,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物以稀为贵,当程序员烂大街时,开出的工资肯定也是白菜价。其次,很多学生的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未必适合,把他们放到这个岗位估计是天天来制造BUG的。
那么高中毕业生究竟根据什么维度来选择专业呢?我这里提供两个参考方向:
一.根据是否准备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也就是说,是否准读研、读博。
我们所说的很多就业难的冷门专业,比如毕业失业率最高的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包括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文化管理等就业工资较低的专业。之所以难就业、工资低,不是因为与之所匹配的行业不景气,而是因为你学历太低!
像心理咨询师这种职业不仅吃香,而且还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估计连《精神分析》都没看完,能干嘛?哲学、生物学,只要是硕士生毕业,去高中当教师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本科生出来,就高不成低不就了。
所以无论什么行业,只要你能考上研究生,就不存在所谓冷门的专业。如果你打算考研,并且觉得自己大学能静心求学,不随波逐流的话,报什么专业都无所谓。
如果你不打算考研,像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文化管理、物理学等冷僻的,不能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专业就不要选了,不然毕业就准备换行或者失业吧。
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不是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所感兴趣的也许真的不是你擅长的,把你的兴趣当场职业技能放到市场上,未必就竞争得赢别人;把兴趣当职业,久了也会腻,当你腻了过后,既没别人专业,也没别人乐业,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由性格选择专业,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输出,也就是你在这个行业只要稍加努力,就不会混得太差,决定了你人生的下限不会太低。
逻辑思维强,动手能力差的,可以选择IT行业,只要技术到家,高薪绝对的;
逻辑思维强,动手能力强的,车辆工程、电子通信等专业绝对能发挥你的优势;
有艺术细胞的,广播电视编导啥的都行,会处理视频、处理图片出来也都是高薪;
对建筑感兴趣,能吃苦耐劳,能接受常年漂泊的,建筑学院也不错,稍微努力一把进国企、央企都不是问题,考几个含金量高的证,妥妥的人生赢家;
对文字比较敏感,思维活跃的,选择管理专业、文学专业都行,好好磨练文笔,出来做新媒体运营、策划、文案都行,只要你出色,都是钱来找你。
……
其实,虽然写了这么多,还是要说的是,大学选专业真的没那么重要。很多专业你只是凭着印象,别人的只言片语,网上的粗略介绍,或者是我的瞎掰来选的,等你真正到大学读了几个月就会觉得:这专业坑爹啊。
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都有这种想法,不过那又这么样呢,大学的学习氛围宽松,给了你足够的时间去修正你的选择,并为你新的人生航向积蓄力量。至于那些混吃等死、随波逐流的大学生,无论选什么样的专业,都摆脱不了毕业就失业的命运。有个好老爹可能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