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说,去参加雅集或者观看古琴演出时,要是现场安静还行,只要稍微有点别的声音,或者是和其他乐器一起演奏,就完全听不到古琴的声音,只看到表演者像在弹奏空气,这确实令人挺尴尬的。
难道古琴天生就是小嗓门吗?这要从古琴的历史说起……
在周代起,古琴是仅用于《诗经》三百篇的伴奏,谓之“弦歌”。
《周礼.正义》对于古琴用于伴奏则说得更明确“依咏谓依琴瑟以节”。
可见古琴在古琴既可以作为歌咏,也可以作为声乐曲的伴奏,如果声音小,早就被历史淘汰了。
? ? ? ? ? ? ? ? ? (竹林七贤)
现在所看到的古琴形制狭长(约25厘米宽,125厘米长)、弦长(有效掀动112-118厘米),长弦声音就细,振幅大,余音丰富。
?。ㄏ执徘伲?/p>
古代的古琴音量大,主要是由于其制作和漆工不同。从可考的汉马王堆文物来看,“琴”长82.4厘米,琴面不平整,如此短的琴,琴音肯定大。
? ? ? ? ? ? ? ? ? ? (马王堆琴)
为此,1974年,北京还组织过“乐器改革小组”,主要想扩大古琴的音量,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由于缺乏材料和结构的科学分析,对声学原理没有深入研究,改革最终失败。
进入现代,随着电子扩音设备的引入和发展,使得古琴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舞台得以展示,比如像钢琴一样在数千人的音乐大厅表演,而不失细腻。
了解古琴形状和音量发生变化的历史,以及历代智慧琴人所做的改革创新,有助于古琴爱好者更好的了解古琴,更有利于青少年朋友们喜爱上这种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乐器。
部分内容引自《龚一琴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