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两年多没有进过图书馆了,今天出去办事,刚好路过一个图书馆,办完事就进去想浏览一下。
对于我来说,好像进入了一个万花园,这朵花漂亮,那朵花也漂亮。这本书好看,那本书也好看。
这本摸摸那本翻翻,因为是毫无目的性,不像经常逛图书馆的人,人家一进来,目的简单明确,直接走到自己喜欢的书架跟前,精准的选出自己要看的书。
对于我这个写作者来说,进到这里,这里是让人贪婪又意乱情迷,甚至又垂头丧气的地方。
每次去图书馆,看里边很多书都想把它们据为己有,恨不得全部搂它们入怀,动不动就陷在眼花缭乱,这本爱,那本也喜欢,翻开书本,又陷在那些意乱情迷的,想抽离也抽离不出来,眼花缭乱,也找不出自己的最爱。
书店能折叠时空,在历史书里穿梭上半场,又在现代言情里穿梭下半场。从帝王将相,又到平凡人的日常。
从人的情感,到神的法则。每本书都会打开一扇小门,这个小门窜一下,那个小门窜一下,只在门口东游西逛,到底抱哪一本回家,心里连个谱都没有?
我的心无法栖居其中一本,但心思在无限畅游,虽然看到每本都喜欢。但是每一本都看不进去,只是看个开头,本来想买两本回去,最后一想家里已经积攒了很多的书,都没有看。
别人一年看上百本书,我两年三本都没有看完,买的这些书,就像压箱底的首饰,反正我有,偶尔能装饰门面。
我的脑子在狂奔,思绪已经集中不起来,想让文字抵达理解意义的远方,看样子很难。我的思绪总是在分散着,总是聚集不到一起。那些铅色的文字在跳跃着,他们挤不进我的脑海。
这几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弄丢了我的专注力,也许浮躁的心,总是落座不到宁静致远上。
逛书店,一进去我就心花怒放,逛着逛着,就变得手足无措,翻翻别人的作品,看个开头,写得真好,恨不得把那些文字焊进自己的眼睛里,也很想把那些文字烙在心里,那些文字就像万花筒,也是璀璨一时,就是落座不到脑海里。
那些文字就像千军万马,丰润光泽,文风蕴藉,偶有滞涩之处,一目十行带过。
偶尔看到几行带着灵气的文字,让人狂喜,也许这些文字刚好就碰撞到我的心里。
那些作者,他们的想象无往不至,他们的语言如同魔咒。仰望那么多大师,惊叹那么多天才……我一个小码字工难望项背,文字对比之下,有点幼稚。
我此刻此怀疑自己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席卷而来的虚无感,排山倒海而来,平时还觉得自己对文字稍微有一点悟性,现在才知道自己的钝感力属于顽疾。
看到这么多的好书,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恰恰是书店的魅力所在。已经好几年没有逛图书馆,偶尔逛一次,好像发现新大陆的一角。
书山有径,学海无涯——图书馆是写作者跟阅读者的桃花源,也是一条提升自己,陶冶情操的路。
阅读是一种头脑的健身运动,它和体育锻炼一样,有人天生喜欢,有人开始阶段需要外力或自我压迫,才能逐渐养成习惯,然后才能由习惯变成爱好。
关键我也找不到外力,或者能自我压迫的东西让我钻到书海里,我的专注力这么多年,不知道遗失到哪儿了,反而这么多年的钝感越来越厚重。
不想纠结于心,纠结就跟假如一样,一点用都没有。
文字会打开所有的纠结,阅读会让你理清自己想走的路,虽然阅读很少,但是文字就是铺在我眼前清晰的路,这两年已经习惯了自己与文字对话,每天在字句斟酌里,也找到了跟自己愉悦相处的办法,日子本来就是自己哄自己,把自己理清透,就什么都解决了。
也不再纠结别人读了多少书,自己没读几本,脑子是个好东西,就是不够用。
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不需要刻意喜欢什么,也不轻易被什么左右自己的内心,人的内耗基本上就是纠结造成的,写作也是每天叩问自己的产物,反正我的产物也不少了。
有的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未必有我写的东西多,想到这里,也就释然了。
就是可惜这些好书,烙不到自己的脑子里,每天写三瓜两枣的文字,视力也已经很疲倦了,看几行字就眼皮发沉,在书店里走马观花一个多小时,最终没有选上一本书,仓皇从图书馆逃出来。
就这样吧,淡然而笃定活在自己些许微光下,也足以慢慢地,挨过深夜里的孤独时光。
如果说学习说话,是寻找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掌握阅读写作,就是找到与内心交流的方式。
我们用阅读来看清世界,让我们摸清这个世界的脉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跟世界链接,让自己的世界丰盈剔透,就算没有阅读几本书,我会通过文字跟自己对话,跟世界对话。
这样的图书馆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欣喜的进去,然后脑袋跟两手空空的出来?
看书阅读是个好习惯,只是我没有养成而已,图书馆里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他们聚精会神的看着自己手里的书,好像在里边发现自己想要的惊喜和收获,也许等我什么时候把自己脑子的三瓜两枣都掏完了,才能静下心来,用阅读来充盈钝感力十足的大脑。
图书馆仓皇的一个小时,竟然让人感觉手足无措,想起来有点可笑,也许以后多逛几次也就坦然了,也能跟别人一样,坐在那里聚精会神钻进书本里,疯狂吸收养分,充盈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