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雪
周日啦,打卡打卡,坚持日更,坚持日更...
今天聊聊选择题吧,每当一到毕业季,可能很多人都纠结过“工作还是读研”这道选择题。
直接工作,可以更快地实现经济独立,拔草时也可以少伸手管家里要钱,但再也睡不了懒觉,加班也可能变成日常。
继续读研,能拿到更高的学位,以后出去找工作也更保险,还能再有几年寒暑假,但相对的也要推迟自己独立的时间。
反复考虑,迟迟难以做出抉择,可能是因为我们陷入了双重趋避式冲突的困境。
什么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双重趋避式冲突是指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对自己有利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
这个概念最先由社会心理学家卡特勒温提出,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读研就属于这一种类型的冲突。
事实上,我们一生要面对的双重趋避式冲突不胜枚举:
选择一份高收入高风险的工作,还是一份低收入但很稳定的工作
选择在压力大但精彩的北上广生活,还是回到节奏舒缓但平淡的家乡定居等等
...
我们一生中都会遇到这种冲突,但最难解决也最让人混乱的双重趋避冲突,就发生在18-25岁这个阶段。
18-25岁,成人初显,冲突、混乱
心理学家阿奈特认为真正的成年人有以下三个特点:
独立承担责任(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
独立做出决定(Making decisions independently)
实现经济独立(Becoming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而很多人在18-25岁时还住在家里,没有结婚,工作换个不停,不是一个“满足条件的成年人”。
所以阿奈特把18-25岁这个阶段定义为成人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是指已经告别青春期,却还没有进入完全承担责任的成人世界的过渡时期。
成人初显期有五大特点,这也可能就是双重趋避冲突高发的原因:
1. 同一性探索(identity exploration)
我们以前都认为同一性的形成是在青春期(12-18岁),而新近的研究发现,直到成人初显期,同一性才开始形成(Arnett,2008)。
在这段时期中,个体开始决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探索工作、学习与爱的欲望比任何一个阶段都强烈。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双重趋避冲突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尽管过程并不总是愉悦的,但每一次探索都是在为未来的长期选择做准备。
2. 不稳定性(instability)
成人初显期是个体的差异性也非常大的时期,人们的身份角色、生活状态都是不稳定的。可能在读书、在工作、在恋爱、可能已经成家,也可能都没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大概在30岁左右,这种混乱不稳定的状态会得到缓解,家庭的建立和事业的初步成型意味着成人初显期的结束。
而成人初显期的这种不稳定性,也让每个人遇到的趋避冲突各不相同,有人还在思考要考研还是要工作时,另一些人已经在考虑要不要结婚生子了。
3. 自我关注(self-focus)
从父母的监控和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成人初显期的个体开始自己做决定—我想做什么,我想去哪里,我想要和谁在一起。
尚且不需要承担成人后,来自婚姻与孩子的压力,也没有来自事业的限制,他们有机会尝试自己一直以来的“憧憬”。
Gap Year,乡村支教,留学深造,都是这一阶段最常出现的选择,而当人们开始想要去实现这些憧憬时,双重趋避冲突也就随之而来了。
4. 不上不下感(feeling in-between)
许多成人初显期的个体认为自己可以承担责任。事实上,他们可能通过工作有了收入,的确承担了一部分独立生活的责任,但可能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当面对双重趋避式冲突时,他们会害怕被自己放弃的那一个决定才是正确的。会下意识夸大这种可能性所带来的后果,害怕这种后果需要自己承担。
成人初显期的个体在面对冲突时,仍希望父母或者他人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5. 无限可能性(possibilities)
成人初显期是乐观主义盛行的一个时期。绝大多数成人初显期的个体相信他们会比父母生活的更好。
如果幸福是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那大多数的成年初显期个体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狝rnett
如何缓解成人初显期的冲突?
1. Follow your heart
这句话听起来很俗套,但可能会是应对成人初显期冲突的有效方式。
杏仁核在我们的大脑中负责管理情绪。有一些研究显示,在我们大脑表层褶皱进化出来之前,很多决策都是由杏仁核进行的。
而当大脑表层褶皱进化出来之后,我们进行决策更多的是依靠理性系统。我们举棋不定,可能就是情绪系统跟理性系统之间的决策结果出现了冲突。
成人初显期做出的决定,通?;岫宰约旱囊簧加谐中跋?。在选择伴侣、事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如果听从情绪系统的解决方法,幸福感可能会更高。
2. 走点弯路也无妨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想在正确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快速实现结果最大化,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犯错的可能性。
要知道,没有人可以给你的人生写出正确答案,这就是一段不断试误的旅程,走点弯路也未尝不可。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两个说了等于没说的建议,但放之四海皆准的冲突解决办法是不存在的。
而且,如果有一个人,指着一条路,对18-25岁时的我说:“这条路是正确的,遇到岔路走左边,就这么走下去,一定能成功?!?/p>
我会觉得那样的人生会很无趣吧。
想以《杀鹌鹑的少女》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