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3
转眼间,小十一已经十个月了。
从最初51厘米的小东西到现在80cm的小娃娃,成长的不仅仅是身高体重,还有对这个世界的逐步认知、渐渐萌发的自我意识、甚至开始有主动成长的积极感知。
于我而言,这十个月有艰辛,但更多的是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喜悦和激动。
第一次清晰的叫妈妈,第一次主动搂住我的脖子,甚至第一次拍手摇头都会成为我欣喜若狂激动分享的缘由。
我和孩子爸爸一样,对女儿的点滴成长充满期待,每天会为孩子一点点变化感到骄傲自豪。
小女儿就像个乖巧的天使,从来不会没理由的哭闹,唯一一次嚎啕大哭是因为我因工作上的焦虑和疲惫,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冲缠着不放的她大声说了句话,女儿积蓄了数月的泪水决堤,抱着哄了半个多小时才平复情绪。
我除了自责不已,只能告诉自己困难都会过去,总会好起来的。
只希望幼小的她不要回忆起这段不愉快经历,不过,看来每天缠着我不放的小十一已经原谅我了。
尽管生活忙碌不堪,仍希望挤时间学习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给孩子造成不愉快的幼年经历。
好在孩子爱笑、健康,看起来似乎喜欢这世界。
育人即育己,成为父母才觉得世间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比做父母更难,只希望自己能够提升目标,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纵观众多心理学家之学说,总结当好父母这个角色,得出几点心得。
第一,竭尽所能积极地关注孩子,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敏感细致的照顾者,作为直接养育人,永远要确保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孩子幼年,父母作为第一养育人需要给予安全、支持等成长必备要素。不用在乎别人怎么批判你过分关注孩子的行为,毕竟孩子是你自己的,跟别人没有直接关系。就像孩子丢了对于他人而言就是个悲伤的故事,对于自己而言就是天塌了。所以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孩子独立之前尽可能保证你的孩子处于你的?;し段?。
第二,在情感上与配偶通力合作,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给予支持。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只是家庭中的一个部分,伴侣应该永远在彼此的心中占据主要位置而不应该是孩子。
如果孩子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家庭中其他更重要的部分容易被忽略,比如夫妻之间的共同成长与交流。
当伴侣感到对方心目中不重要的时候,男性容易出轨,在其他异性那里找到重要感,女性容易与孩子过于亲密,过于控制孩子,从孩子身上获得情感的满足与重要感,使孩子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家庭中的第一关系永远应该是夫妻关系而非亲子关系,这是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所以才出现很多问题婚姻。
至处有题外话想要介入,在这个处理关系中需要警惕一个易犯误区,我们常常不认同伴侣的付出,甚至不尊重。
现实中很多男性并不认同妻子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付出和辛苦,这种态度不仅会恶化夫妻关系,对亲子关系也是打击。
反观女性,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养育孩子的辛苦上甚至诸如婆媳矛盾的家庭琐事上,不曾考虑社会给予男性的压力,认为赚钱养家天经地义。
彼此之间没有相互的尊重和认可,是关系最大的魔咒,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尊重。
但是心智没有足够成熟的父母,容易在关系中争权夺利,无法做到这一点,希望彰显自己的重要性,不能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彼此。
这也是在我们的文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肉眼可以观察到的错误,但有些事,有着我们个人力量所不能掌控的因素,比如命定的缘分,家族系统动力,这些是超越个人认知的更大的力量。在这些力量面前,我们只能臣服。
言归正传~
继续回到做父母上,第三点,因为在孩子眼中,父母应该是能够自我控制的,所以养育者本身要妥善处理好不能解决问题的愤怒和敌对情绪。
心理学常提到的习得行为,抚养人的影响范畴在幼儿教育中所占比非常的大:从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到接人待物,到情绪处理,到表达沟通,到思维模式,都是孩子可以学到的东西。
这些所有可以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经验和模式,构成了孩子日后称之为情商和性格的主要部分。这些经验和模式里当然包括好的,坏的,有效的,无效的。
所以这个时候,养育者本身要妥善处理好不能解决问题的愤怒和敌对情绪。我们之所以出现消极情绪主要是因为父母在育儿中的两大负面情绪:一是感到缺乏时间,二是遭遇育儿困难。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弥补,所以迟疑退缩没有意义,积极掌握时间管理和提升养育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调查研究表明,养育方式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要远比我们所认为的小得多。与其担心这担心那不如花时间来享受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作为抚养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乐趣。
如果我们更关注育儿当中的快乐,我们自己也会更有力量,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也更容易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任何人都难免犯错,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孩子犯错。成长过程中,努力做到不断自省、成长,就是给孩子做了最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