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晨读感悟也算写了一百多篇了,回过头来想想,拿到文章很有话说迫不及待行云流水的次数,大概就那么一两次。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苦思冥想愁眉苦脸咬牙切齿硬着头皮先写再说。如果说人生总会有办法,那么就写晨读感悟这件事情来说,办法在哪里呢?
写作目的是为啥?
拿到每天的晨读文章,先来琢磨一件事:今天的晨读,我是准备完成任务的200字再说,还是目标明确直奔最佳去呢?
如果是前者,那太简单了,200字嘛,不重复嘛,文章拿过来,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改写一下,如果再能结合身边的书上的听来的某一两个案例做素材,200字妥妥滴一点压力没有。
如果是奔着最佳去的,难度系数就高了。最起码的,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翻译是不行了——大家都会这么干的——这时候谁最佳就看谁的文笔、素材、配图排版了。那可要好好琢磨深入思考了。曾经有人总结过留言上墙的规律——不是每天的晨读文章,而是另一个订阅量很高的专栏——能够上墙的留言,基本是有两种,一种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结合案例表决心准备照做的。另一类是抓住其中一点大谈特谈深度剖析的。侥幸得过一两次最佳,自我分析,基本都属于前者,案例较多,内容框架逻辑都和原文相似。
今天可不是最佳感言文,只是想说明一点:在我们写晨读感悟之前,先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有目的的输出。就像今天晨读文章中的大白鲨,斯皮尔伯格的目的是利用白鲨营造恐怖气氛,并不是要完成一只白鲨的制作。明确目的,才能跳出当下的问题,结果导向。有的时候,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许是在提醒你,该跳出来想想你出发的目的了。
与众不同也挺好
上学的时候,作文课是我最喜欢的,十次范文我大概能入选个六次左右。其实每次其他人在分享自己的作文的时候,我都常常是这样的:哇塞这个主意好新鲜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我靠这个家伙脑洞也太大了吧这样也可以???以至于轮到自己念的时候会感叹:我到底是文笔好呢还是乖学生老师鼓励为主呢,我怎么就没觉得自己的作文跟别人有啥区别呢?
后来有一次,老师终于解答了我的疑惑,老师说,作文想要写的好,要么你的观点特别的与众不同特别新颖,要么你就把大家都能想得到的观点用更加深入充分的证据(素材)来证实、写的比其他人深刻。
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眼界观念未必就跟其他人有多少差距。脑洞不够,案例来凑,所以素材的积累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真正的想要在晨读感悟中有所斩获,个人觉得还是更多新颖的观念比较吸睛,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叹为观止。
大约也是这样的心理,让我总是期盼自己没有的东西,每天写晨读的时候,总是会想着尽量不要和大多数人写的一样,尽可能挖掘个别人没有留意的角度,虽然可能与众不同了一点,又未尝不是开启思路的另一个角度了呢?
人云亦云看情形
某一天晨读,好像是写A4纸思考的。杨成就在感悟后面写了几个自己的疑惑问题。如果说之前只是觉得杨成写作写的很好,这一刻我大概知道为什么他写的好了:时刻用思辨的眼光看事情,不盲从。
学习接受一般分两种情况——请忽略特例们——如果在学校里面,作为一位学生,老师就是权威,说啥就是啥。如果放在企业里面,找到培训老师来上课,受训人常?;嶙龀稣庋淖芙幔骸敖裉煺飧隼鲜剐小?,或者“这个老师也不咋滴,还不如我呢”。
在小灶群里,每天的晨读感悟对所有的群成员来说,基本上类似学校里面的氛围,群体聚集在一起,智商其实会集体下滑,晨读对我们来说,类似学校绝对的权威——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叛逆的学生,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班委的杨成还可以独立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无怪乎最佳常驻他家了!
小结一下,戴维.尼文告诉我们《人生总会有办法》,那么不管具体的是什么问题,一定都会有对应的办法的。写晨读感悟,当然也是一样啦:时刻记得自己今天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然后想想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新颖角度,最后未必人云亦云就是对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你才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祝你好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