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的首部自传性作品,于2017年初出版,晏言及时入手了一本,去年阅读完成。因前两天参加了一个读书会,要求分享喜欢的书籍,于是再泛读了下这本书,本文根据读书会分享整理而成。
村上春树自29岁时写了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后,转型职业小说家。他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分享了自己在长达三十五六年的写作历程中,是如何做到保持原创、持续输出,其本质就是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核心竞争力”。
关于村上春树分享的提升“核心竞争力”,晏言主要get了三点(书中分享的远不止于此),共享大家。
02
“第一性原理”
关于“第一性原理”,晏言曾在《所谓终身学习,就是持续扩大“舒适区”》(点击可看)一文中谈及,即:为了实现目的,过程中选择做什么、做的先后次序等都要以最根本的原则为出发点。不让我们的“拥有/存量”成为负担,尽量减少沉没成本的影响。
你是否曾为了一张电影票而看完一部难以忍受的电影?忘记了看电影的初衷本是为了更好的体验?
你是否曾因为某些领域或者专业的奖项或荣誉,而不甘于再从零做起?忘记了你想换工作或者转型的初衷?
你是否曾为结束一段本已经十分糟糕的恋情而痛哭流涕?甚至为了曾经的美好而不愿分开?忘记了你们当时为何走在一起?
你是否曾因追逐所谓的社会热点,攀比购买的专栏数......而沉不下心来?
村上早期作品《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均曾入围芥川奖,但也两度落选。近年来,几乎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期间,都会有调侃村上春树又陪跑的声音......
唯独一点,对自己的姓名旁边没有注上“芥川奖作家”的头衔,我稍稍有些喜悦......如今我没有任何像样的头衔,因而无拘无束......只是村上春树(而已)。这相当不坏。
正是村上的这种心无旁骛,不受奖项和媒体评论的影响,跟着自己的节奏,才能三十多年一如既往的保持原创力。
03
知识储备
村上在书中建议,要写小说,首先需要多阅读,其实就是持续性的输入。又有几个行业,我们可以不持续性输入而得以精进呢?
其次,他提到,要注意观察,留心细节,不必急着对事物的是非价值做判断。要提取事物的独特细节,保存在自己大脑的档案柜里。关于这一点,个人认为也很适合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除了一些决策者需要及时做判断,对于大多数情况,遇事别急着下结论。
不过就我的经验而言,迫切需要得出结论的事情,好像远比我们想象的少。我甚至觉得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我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需要结论这玩意儿。
急着追求是非黑白的判断,或许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结论反转的原因吧。那么,不妨把“拖延症”转嫁到下结论的节奏上来。
04
体力和持久力
写小说,尤其是写长篇小说,是一份非常孤独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就必需有持久力,那该怎么做呢?村上认为,“就是养成基础体力?;竦们孔臣崛偷奶辶?,让身体在自己这一边,成为友军”。为了坚韧的体力,村上一跑就是三十多年,无论严寒的早晨,酷暑的正午,还是身体疲惫兴致不高的时候。
如书中所言,工作几年后,我们也深感“肌肉易减,赘肉易增”。尤其对于工作强度大的童鞋来讲,最后拼的都是体力和耐力。
故摘录书中的几句话,分享大家。
为了弥补这种减退,为了维持体力,就需要持续不断地作出人为的努力。
体力若是下降的话,思考能力也会随之表现出微妙的衰退......作家要是长出赘肉的话,就算完蛋了......不管那是物理上的赘肉,还是隐喻中的赘肉。
无论精神还是头脑,归根结底都是我们肉体的一部分......精神、头脑和身体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心灵必须尽可能的强韧,而要长期维持着心灵的强韧,就必需增强、管理和维持作为容器的体力。
......我能一天连续五个小时坐在书桌前,始终保持一颗强韧的心。这种心灵的强韧(至少其中大半),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东西。我通过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才掌握了它......这种强韧,他就像身体的强韧一样......是为了让此时此刻的自己保持最佳状态。
归根到底对我而言:肉体上的节制,是把小说家继续当下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希望你我,均能维持体力并训练出一颗强韧的心,以适应当今社会高强度工作的节奏。
最后,希望读到此文的你们,拥有强韧的身体,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忘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才子有才子的节奏,
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节奏,
学者有学者的节奏?!?/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