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而高考掀起的各样浪潮却还在翻腾。
且不说有考生在场外等到考试时间已过45分钟还没入场,也不说全国各省市对数学难度的各种吐槽,单说“押题”一事便已是沸沸扬扬,而且某人某题各种版本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更关心的还是语文学科。网络盛传某中学某老师押中全国新课标卷丙卷作文题——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你们再看看题,我再看看你们?!?/p>
尤其是抖音上更火,一副“有图有真相”的样子。几十上百万的点赞率,评论更是一边倒:赞老师厉害,羡慕老师的学生太有福气……
抖音本就是不太靠谱的东西,那图可以看作是“后知后觉”的作秀,但如此高点赞率和红眼的评论却让人深思。
“押题”为何如此风靡?
很多学校都有高考前“关门考试”的做法。关门考试一般是由自己的学科老师命题,一方面是让学生适应高考的节奏,另一方面就有“押题”的意图。各学科甚至根据所押题的分值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
而学生如果做到“现题”,便也心中窃喜,觉得自己占了上风。
“押题”之风盛行,绝非好事。这暴露了一种国民心理——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
但凡是中国人,都知道《西游记》。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玄奘取经”,知道“玄奘取经”背后的故事的人则更少。有学者认为,玄奘取经,从历史地位上来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但从效果来看,却是一次完败。为什么呢?玄奘在学习佛经时,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有很多问题,掩盖了真实的教义,并受到了很大污染。于是决定去印度寻找纯净的理论。他经西域进入中亚,过铁门进入阿富汗,再到达克什米尔,最后进入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学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带回来大量佛经原文。然而,事实却是,他翻译的高质量的经文却不受待见。原因是印度佛教的理论性太强,思辨过于复杂,僧人读来读去就都放弃了。中国的僧人更喜欢在简单的道理上随意发挥。因此,他们不喜欢般若,不喜欢唯识,更喜欢真常——因为真??梢浴岸傥颉?,顿悟不需要几辈子修行,不需要逐渐领悟,而是可以立刻成佛。
这么说来,“押题”又何尝不是一种“顿悟”?
教育如此注重“押题”,社会为何还要谴责不法商贩短斤缺两,食品中使用什么苏丹红,或者用医疗废弃物加工一次性餐具等行为?他们为何会这样?因为投机取巧是致富的“捷径”,走惯了捷径的人,只能走更为捷径的捷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教育都变得如此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我们还希望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当“押题”成为一种风潮,教育与赌场又有何异?当教师与学生都变成赌徒,对“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还有什么可惊诧的?
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结果不仅是坑蒙拐骗,还是粗制滥造。如此,就不要羡慕瑞士手表何以走得如此精准,不要羡慕日本的马桶盖设计为何如此人性化。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永远培养不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贫穷,深钻细研,才能修炼成的。
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不是靠“押题”腾空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不是靠“押题”升天的,港珠澳大桥也不是靠“押题”就能贯通的。今天,华为集团面临着美国的制裁,任正非也要靠“押题”来力挽狂澜吗?
有人说,我们是一个偷懒的民族。这话,听着不好受,但足以为诫。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人也罢,倘若只愿躺在舒适区,或者投机取巧,一劳永逸,最后就会如“温水煮青蛙”,或者成为“守株待兔”之人。
回到教育上来。若是老师,不要再“押题”了。当你和学生一起读文言文,读到“寝其奏”时,不要只告诉他们这句话是“把奏章搁置了下来”的意思,请告诉学生:“寝”的本义是睡觉,睡觉即停止活动,因此又引申为“停止”之义。那么“寝谋”是什么意思?“寝兵”是什么意思?“寝免”又是什么意思?而此处的“寝其奏”又该怎么翻译?
如果是学生,请你在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不仅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你还要知道这句话已经成了分离的人表达相思的共同情感;甚至,你还知道这句话蕴含着人们在认识到世界以绝对缺陷存在后对相对完美的不懈追求的哲理。
如果是学生,请你在作文里都能多写写生活,而不是只能拿那几位早已逝去的古人说事。也请你在每次作文评讲后,都能把写得不好的地方修改一下或重新写一遍。否则,即使高考考到原题也没有任何用处。倘能多读多思多写,学得广博学得扎实,考没考到原题,甚至做没做过某种题型,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是家长,自己种的瓜豆长成什么样自己心里清楚。因“押题”成功侥幸多得了点分,对于你家的瓜豆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即便,运气太好,平常勉强可以上个重本线的高考考爆竟上了北大清华(基本不可能),你家的孩子去了北大清华恐怕自己都找不到自己了。所以,认清自我,让孩子踏踏实实地呆在他(她)能呆的地方才是正确的选择。
“押题”的大神们歇歇吧,那些为“押题”喝彩的声音也歇歇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