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一)的读书笔记
作 ? ?者:M.斯科特.派克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版 ? ?次:2013年10月第1版
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本书被翻译成23种语言,销售量超过700万,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连续上榜20年。
本书的重点内容及感悟:
第一部分 自律
1、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2、解决人生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比如:对待工作的自律、对待家庭教育的自律、对待身体健康的自律、对待家庭的自律等.....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3、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面对问题,智慧的人不会因害怕痛苦和选择逃避,他们会迎上前去,坦然承受问题带给自己的痛苦,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
4、推迟满足感:“一位财务专家。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她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事情,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尽量回避,结果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了下来”-----对------“在上班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
从5岁开始培养孩子“先苦后甜”的好习惯。如:先作业再玩、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先阅读再玩......先苦后甜。
5、子不教,谁之过: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有些父母常常告诉孩子:“照着我的话去做,但不要学会”......这些父母的生活毫无自律,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地生活,结果可想而知。这其中,父母的爱至关重要。即便家庭环境充满混乱,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相反,即使父母身上医生、律师、企业经理或慈善家,生活方式相当严谨,但如果缺少爱和温情,他们培养出的子女照样会随心所欲,不懂得自律。
总而言之:成功的家庭教育=家长做最好的自己+家长对孩子真心的爱与尊重
如果孩子从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坚固的自信也会让他们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
例子:一位女士头脑聪明,在工作上不会推诿塞责,就能表现出极强的能力,但在解决家庭矛盾上,她立刻就成了智力低下的人问题的关键出在她对时间的利用上。家庭问题让她头昏脑涨,她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不愿冷静地分析问题。最终她没有从问题中积累起任何有效的经验,家庭便因此长期陷入了混乱。
还有一种心态: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则是更为可怕的事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多了解他们的问题,必然是有益的事情。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6、承担责任:面对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他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问题的出现不是我的错,而是别人的缘故,或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的问题?!?/p>
7、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怪揽给自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责怪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的子女。有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父母,其子女多半都有神经官能症患者或人格失调症。上一代的问题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8、父母的漠不关心,让这位患者的童年充满了阴影,他被悲伤和失望的感觉所包围,最终得到结论:他的父母是不可信任的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减少了痛苦的程度。但是这种调整为他将来的生活埋下了祸根。他认为,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待子女都这样。我不能相信任何人,没有谁是靠得住的。然后把自己裹得严严的,主动放弃了所有机会。
9、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
10、保持平衡: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已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也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痪浠八担月杀旧硇枰殉值玫?。
凡事中庸一些,保持平衡,阴阳合一??炖质侨松闹餍?,在生活快乐的前提下,学会自律,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些。
11、自律的四条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经过“春节大假七日阅读”,这两天上班了,感触多多。上班了没有以前的“春节大假综合症”,整个人非常精神,能立刻投入工作,阅读执行起来比以前更容易。其实放假是最让人痛苦的事,一方面自己不愿意成长,一方面不停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恨自己。其实这种痛苦并不比“我静下心来阅读需要克服的困难”少,因为我不停在纠结、纠结、纠结......自律的人是最快乐的。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更加自律。
第二部分 爱
1、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2、爱的定义:
1)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2)真正意义上的爱,即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3)爱需要付出努力。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4)爱是一种意愿: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在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即主动选择去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3、坠入情网:通?;岵胄杂泄氐挠?。其实这种“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别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在某种意义上,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一种退化。时间长了,日常的琐事和难题,会使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比如男人渴望性爱,女人却想留在家里看电视......双方都惊讶而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跟对方融为一体,彼此的欲望、爱好和想法都想去甚远。于是两人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又恢复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
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它仅仅是自我界限暂时的崩溃,它与人的性欲有关。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
4、浪漫爱情的神话:是一种可怕的谎言。数不清的人陶醉于神话营造的虚假氛围中,只想成为爱情的奴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始终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中。现实生活与浪漫爱情,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5、再谈自我界限:坠入情网虽然只是一种幻觉,但却可以骗过大部分世人,使人神魂颠倒。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坠入情网的感觉跟真正的爱极为相似。--------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自我界限延伸得越久,爱得就越深。
性与爱不是一回事。性跟自我界限的崩溃有着某种关联,它可以让人产生狂喜,性的高潮让自我界限刹那间崩溃,使我们可能变得极度忘情,但狂喜过后,自我界限就会恢复原状,我们也重新恢复了理智,对对方再也提不起精神来,甚至连起码的喜欢也谈不上。
恋爱或性却有可能成为真爱的开始,因为恋爱和性爱造成的自我界限的暂时消失,可以使我们对对方做出承诺,而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真正的爱便可能产生。
6、依赖性:将依赖当成了爱。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
例子:她的选择不断遭遇失败,原因不仅是她选择的人本来就有问题,问题还在于,不管和哪个男人交往,她都过分依恋对方,就像爬藤一样把对方越缠越紧。她逼迫对方向她表白感情,与对方寸步不离。------这就是消失性依赖。
导致消极性依赖的根源是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由于在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所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
7、精神贯注:精神贯注的对象可能是金钱、权力、动物、股票、珠宝。但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
比如有的人把全部情感倾注在一条宠物小狗身上,把它当成真正的家庭成员看待,给它吃最好的食物,经常给它梳毛,洗澡。每天亲近它,搂抱它,教它玩各种游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人和宠物的关系。首先:因为和动物之间的沟通相当有限,我们不知道它们每天在想什么,却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它们身上,甚至引之为人生知己。其实:我们喜欢宠物的原因是,它们表现乖巧,任凭摆弄。我们看重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
所以,人与人相处同人与动物相处不同。我们必然会容许他拥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因为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有的母亲把孩子永远当成婴儿来对待,同样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重的领导者与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地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我饿,而我不觉得饿;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我冷,而我不觉得冷;
有一种努力是妈妈觉得我不够努力,而我认为自己够努力;
有一种不会是妈妈觉得我不会,而我想试试;
有一种尝试是妈妈拒绝我尝试,而我想尝试。
8、自我牺牲: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
我们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自己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有的父母会这样告诉孩子:“你应该感激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爱的目的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9、爱,不是感觉:真正有爱心的人,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也能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的而非虚假的爱。
爱的感觉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不在行动上。一个整天酗酒、不管妻儿的人,可能会眼含热泪对酒吧侍者倾诉:我爱我的家人。对子女置之不理的人,也可能以最具爱心的父母自居。这样的人把“爱”挂在口头上,或只在脑海里去想象真正的爱,并以此作为爱的证据。
10、关注的艺术: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细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爱是勇气的种表现形式?;痪浠八?,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大部分人不懂得倾听,是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或者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用心倾听是一种耗费精力的过程,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只有基于共同成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还有其他关注形式:和孩子一起游戏,爱电影、外出野餐、看球赛......
11、失落的风险:爱需要用行动来体现,需要与懒惰对抗,与恐惧较量。让我们从“爱的行动”转向“爱的勇气”。
勇气是我们面对恐惧(包括死亡)时能够坦然行为,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12、独立的风险: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经经历数以千计到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
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13、投入的风险:充分投入,是真爱的基石之一。全身心的投入,即便不能保证情感关系一帆风顺,也会起到很大作用。充分投入,并做出承诺可以给别人带来安全感。
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人地“抛弃”对方。
家长的角色和心理医生相似。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盲目坚守权威,才有助于家长拓展自我,实现自身的完善。因此只有恰如其分地做出改变,使人格和心灵不断完善,才能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与此同时,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这对于双方都大有益处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却漠视了这一点,白白错过了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机遇。
14、冲突的风险: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即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力,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的进程,甚至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要求内容就不能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是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道德和智慧,然后才会行使批评权。
15、爱与自律: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会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越发真实和持久。
16、爱与独立: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的身旁,却不属于你......
不能接受所爱之人的独立性,就会给亲情和爱情带来危害。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
1、信仰与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通常,我们对信仰的定义对于狭隘。
人们的世界观和不相同,甚至彼此相去甚远。患者的心理问题,常常与世界观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对于他们的治疗,就涉及对其世界观的纠正和调整。
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我们信仰的培植者,他们的影响不仅在于话语,更在于他们处事的方式。比如,他们之间如何相处?他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兄弟姐妹?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对待自己?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信仰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人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2、科学与信仰: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宇宙进入到大宇宙的历程。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信息提出疑问,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某些永久被视为真理的结论。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为此,我们必须从科学起步,别无他途。我们应该逐步以科学的信仰来代替父母的信仰,向小宇宙法则提出挑战。科学的信仰,旨在帮助我们从实际出发,采用现实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去认识世界,更新人生观与世界观。
3、凯茜的案例:凯茜是我接待过的最胆小的患者......她的病例,显示出宗教环境和心理疾病的密切关系。教会根本不能帮助她结合自身情况,去建立合适的信仰。教会只想让信徒们原封不动地继续上一代人的信仰观念。心理学家从现代科学出发,与古老的宗教迷信进行较量,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福音。他们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帮助患者摆脱落后而陈腐的宗教观念,使患者的心灵重获自由。
第四部分 恩典
1、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2、健康的奇迹:有些人把这些偶然事件解释为运气使然,或者是纯粹的意外,或者是“他们的命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仅此而已。他们对这样的解释感到满意,也由此关闭了深入探究的大门。
3、潜意识的奇迹:潜意识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梦和杂念。潜意识是一片神秘的领域,梦是它存在的最好证据。
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的能力终归有限,常常让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潜意识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比意识更加睿智。
4、好运的奇迹:“心灵感应现象”。两位著名心理学家,曾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成功证明清醒者可以把头脑中的意象传送给多个房间之外的熟睡者,使该意象出现在后者的睡梦中,并且这一现象是可以重复的。
两个人做起了相同的梦,这种偶然事件在统计学上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除非是心灵感应或是超自然现象。所谓“偶然事件”本身的定义就很模糊,大多数心灵感应与超自然现象,其意义或许同样是模糊不清的。尽管如此,某些心灵感应现象的大量出现,却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5、恩典:恩典共同点:第一、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第二、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例如在身体抵抗力和梦境的例子中),要么完全不为人知(例如所谓的超自然现象),总之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第三、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第四、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的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恩典是无意识的,而爱是有意识的。
6、进化的奇迹:心智的成熟就是个人精神世界的进化模式。我们的肉体可能随着生命周期而改变,不过它早已停止了进化的历程,不会产生新的生理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肉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在人的一生中,心灵却可以不断进化,乃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换句话说,心灵可以始终生长发育下去,其能力可以与日俱增。
熵:经过数十亿年时间,整个宇宙会完全分解,其秩序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这种没有秩序、不再发生分化的状态,我们称为“熵”。
进化与熵的力量彼此抵触的,是由低向高的发展。
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爱”。我们之所以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对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对别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永久而普遍的进化力量,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7、熵与原罪: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
我们身上有一种原罪:懒惰。人人都有这种原罪,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老者,包括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包括健康人和残疾人。人人都有懒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病态的自己和一个健康的自己。即使内心充满恐惧,性情无比固执,我们的身体里仍有一部分神奇的力量,也许这力量并不强大,但它是积极的,它推动着我们心智的成熟。它喜欢改变和进步,向往新的、未知的领域。它愿意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甘愿冒心智成熟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不管我们表面看上去多么健康,心灵进化到了怎样的程度,我们的身体里也始终有另一部分力量,它可能同样不算强大,它不想让我们付出任何辛苦。它坚守熟悉的、陈旧的过去,害怕任何改变和努力。有的人健康的力量居于主导地位,有的人病态的力量居于主导地位。
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足以代表整个人类。
8、意识的进化:心智的成熟可界定为意识的成长,即意识的进化。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即个人与上帝应当具有相同程度的认识。进化的目标不是要变成牺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而是培养出成熟、自觉的自我,进而发展成神性的自我。
9、力量的本质:世界上存在两种力量,即政治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
政治的力量就是以公开或隐秘的方式,去强迫别人遵循自己的意愿。这种力量既存在于权力之中,也存在于金钱之中,然而,它并不属于拥有权力或者金钱的人。归根到底,政治的力量和德行以及智慧无关,最愚蠢,最邪恶的人,也可能成为地球的统治者。而心灵的力量则完全存在于人类心中,它和强迫、控制别人的力量没有关系。拥有强大心灵力量的人,完全可能是拥有万贯家财的富翁,也可能占据着领导者的地位;他们同样可能是穷人,没人任何政治权力。心灵的力量是在意识基础上做出决定的力量,亦即意识的力量。
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心智的成熟度接近顶峰的人,他们不可能推卸责任和过错,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没有跟自己处境和感受相当的人,以便容许自己释放压力,发泄痛苦。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所有在最前面的人,所有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优秀的人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