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文 |一笑艺宸缘
第 53 篇原创文章
01
中国人向来是最重视“仪式感”的,什么是仪式感?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比如婚礼、比如大年三十全家人一定要围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很不好意思,我是一个没有仪式感的人,所有节假日都会让我有一个不好的回忆,童年时期,我的父母还很年轻,好客,家里橱柜最里层堆了满满的碗盘碟筷,每次节假日前,我父母开始张罗着准备菜肉,卤煎炸蒸等一系列工程,他们把橱柜最里层的碗盘碟筷小心翼翼地取出来,都落满了灰尘和油腻,然后烧上一锅开水,让我开始刷洗如小山一般的这些。那个年代没有洗洁精之类的清洗剂,我就着开水倒上一点洗衣粉蹲在地上用一条毛巾开始慢慢刷洗,然后再冲洗干净,让父母过目,任务完成。当然不是每次任务都能顺利完成的,有时候不小心打碎一只,我父母会因此唠叨一天。现在想想,他们可能是因为又得花钱而心疼,可能是因为劳累发泄转移,总之,我成了他们的出气筒,这个情景估计我的同龄人都经历过。
使我有不好记忆的不止这些,还有就是我父母做了这么多好吃的,不让我们吃,他们辛辛苦苦省下来的都用在请客上了,我妈常说:人家吃了留美名,自已吃了落馋名。
总结一下,每逢节假日,我要洗如小山高的碗盘碟两遍,客人来之前和走之后,回回都洗到手指头肚泛白皮,这还不算,最可恶的是还不能上桌吃饭,我爸和他的战友们次次都喝到醉,甚至喝到吐血,大声划拳,大声说话,有时候他们讲到在部队的情形时都能抱头痛哭。我妈在厨房来回给他们上菜热菜,我呢,在厨房跟我妈随便吃点,本就一个小53平的房子,根本没法回卧室睡觉。
这样的节假日形式几乎伴随我整个童年,导致我参加工作后每逢节假日都宁愿加班也不想回家,一直到我结婚。
02
老公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他家兄弟五人,他最小。最初我有点惧怕这样的大家庭,我无法想象这么多人围坐在一起,杯盘交错,大人呼小孩哭是什么样的情景,还有那得做多少饭,洗多少碗?
想想都累,结婚第一年春节,我回婆婆家,那年的碗是我洗的,蹲在院子里,堆得如同小山高的碗盘让我一下子又想到了童年那段糟糕的回忆。后来的两年春节,我借口单位不能休息,反正医院上班也确实是不好请假的。但无论如何,老公是必定要回家的,他宁愿不跟我一起过年,也要回家陪父母,我虽然有怨言,但也能理解。
除了春节,平时的小假日,他会为每一个节日准备应景的东西,比如祭灶日的麻糖、龙抬头的理发、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甚至情人节的巧克力,噢,需要说明的是他只过农历七月初七的情人节,然后他会张罗着请我父母吃饭或者自己展示厨艺。最初我有点不胜其烦,好不容易赶上节假日休息,我想好好睡上一天或者静静看上一天的书,如果让我在厨房呆半天再听我父母唠叨半天,还不如去上班清静呢。
老公脾气很好,喜欢陪我父母聊天,甚至一次带父母旅行,被外人误会他是儿子我是儿媳。他常说:“能听到父母唠叨是一种幸福。”
老公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跟婆婆通电话,我也开始尽量请假陪他回家,陪他拜访每一位亲戚,陪婆婆去庙里上香。慢慢发现,这么多年,对于婆婆来讲,我们在外地上班,是她照顾不到的孩子,她总怕我们会饿死一样,每次都会给我们捎带一后车箱的东西。慢慢发现,兄弟多妯娌多,本以为不好相处,结果婆婆生病,他们轮番去伺候,一直到出院才告诉我们。慢慢发现,我再去婆家洗碗时居然发现不累了,人越添越多,碗也越来越多,我却越洗越轻松,原来心怀感恩,是可以缓解疲劳的。
我女儿小的时候曾说过,每一个东西都有生命,只不过有时候它的生命太渺小了,我们看不见而已。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有一次去朋友家,尽管那夫妻俩看起来跟平常一样表现恩爱,但我仍能感觉到在我去之前,他们刚大吵了一架,后来一问,果真如此。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幸福的夫妻面相上都带着祥和,不幸福的夫妻面相都刻画着愁苦。
有一位懂风水的朋友告诉我,如果你带着怨气做饭,家里的菜碗筷能感觉得到,那顿饭准不好吃,还有如果夫妻总在家里争吵,怨气也会凝聚在屋里,屋里充满负能量,一进家就会有一种压抑感,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
03
原来一个小小的仪式感能引发这么多的连锁反应。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仪式感能让你感觉平淡的一年当中总有那么几天与其它日子不同,它是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仪式感是能听到父母唠叨的幸福,仪式感是把你从琐碎中剥离出来的精致仪式感是夫妻的出门吻,仪式感是孩子的成长备忘录。
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它是一种敬畏,一种美好,一种精致,一种态度,它无需做给别人看,只需要你从内到外的用心,让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着独一无二的感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