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山乞
1
小时候在老师的眼里,我应该是一个“木纳”的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可能会被认为“不求上进”——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清晰的认知,更别提有什么规划和憧憬了。依稀记得,高中一年级开学前母亲托关系将我安插在“重点班”,希望我浸泡在“尖子生”的学习氛围里能够有所启发。多年过去了,关于这一年的记忆大概只剩下英语老师奇怪的口音以及漫长的秋季和操场前一地的梧桐树叶了吧。
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是母亲的发小,学年快结束的时候她找到我母亲,说以我的成绩很难有机会考取大学,建议我找一个美术培训班,高考可以通过艺术生的身份从而有更大的录取概率。从此我就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一个艺术生,我也天真的以为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拿到一纸录取通知书。在画室的时间不断挤压着坐在教室学习(打盹儿)的时间,文化课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父母看着我这不温不火的学习成绩着急上火,而我每次随堂测试的分数都随着高考的临近不断递减……虽然最终高考文化课成绩只有可怜的300分,好在以一个还可以的美术联考专业分数通过了大学的入学要求。现在回头想想也是万幸,如果落榜的话可能随便找一所学?;斓奖弦担乙环荻霾蛔诺墓ぷ?,过着一眼望到老的生活。
2
我真的是个没有远大抱负的人,甚至有点得过且过。大学的前两年,加入了一些打发时间的社团,听信了诸如“考试很容易过的,卷面写满了就行!”这样的胡话。这直接导致了在大学最后一年开学前,就累积了7门功课挂科需要补考。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有很大概率会影响如期毕业。传说每一年都会有固定的“名额比例”来延期毕业,但是如果继续升学考研究生可以逃过一劫,因为这所普通二本的继续升学率很低,甚至很多专业没有自己的硕士点。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开始“孤军奋战”地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几乎所有人都选择毕业回到家乡,谋得一份安稳的工作,结婚、生子。整个学院只有三个人选择继续升学。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个人,包括我在内。这是一个痛苦且煎熬的过程,反复的打碎自己的信心,再重新拾起一片一片的粘好。虽然不断被折磨,不过最终我们两个都被自己的目标院校录取了。
本科顺利毕业,离开这座生活了四年的南方小城,一路向北,去到更远的西安流浪。也是在这里,我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看到了很多人为各种不同的理想而奋斗。大约是在2012年,我在澳门做背包客,接待我的Leo来自河北,他在澳门求学、工作很多年,说着一口流利的广东话。白天我自己绕着不大的城市闲逛,晚上他下班会陪我走一段,向我介绍他眼中的这座城市。在西安求学的这三年,去了几个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觉得不同文化、思想相互碰撞太有趣了。我渴望“更远的地方”,有了对“生活在别处”的向往。我开始自学雅思,希望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可是这无疑是自己搬起了一块巨石放在面前。我的英语差到什么地步呢?大学英语四级从大二一直考到研二都没有通过。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蛮劲儿,坚持了一个学期,虽然雅思成绩没有达到申请学校的入学要求,但是一口气接连通过了四六级。
毕业前偶然获得了一份去深圳央企工作的邀约,思前想后还是接受了,继续深造的愿望也搁浅了。不咸不淡的工作了一阵子,怎么想都觉得不甘心。不断的问自己,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为什么要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将来可能都不会有机会了。于是重新拿起书本,每天回家后吃完外卖就坐下台灯前复习到深夜。这么坚持了快一年,终于获得了达到入学要求的雅思分数,很顺利的是次年也如愿获得了新加坡一所名校的录取,我就这么开始了第二个硕士学位的学习。
3
快到而立之年的年纪,放弃稳定的工作,只身跑到离家几千公里的陌生国度,你问我后悔吗?我会说,还好我选择了接纳更大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种可能。现在从学校毕业了,我也留在新加坡工作,依然在汲取着不同的思想,每天都和不同背景的文化进行碰撞。我也依旧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瞻前顾后的人,希望自己能永葆赤子之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各异的成年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迥异的个性和三观。我相信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遭遇的每一天,都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思考,把经历的、读到的都化作自己内心的力量,变成足够强大到能够对抗这个世界的铠甲,并且在这铠甲的庇护下成为一个更好的人。